任晓松,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管理学院博士后、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与能源政策、能源资源环境与管理;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山财学者拔尖骨干人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在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Energy、管理评论、科研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SSCI/CSSCI/CSCD论文30余篇;担任资源科学、经济地理、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石油与新能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期刊审稿人,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分会理事;荣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山西省公共管理领域优秀科研成果奖、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首届智库优秀成果奖。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100081)
Email:renxs@sxufe.edu.cn
2013.07-2018.12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16.09-2017.09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18.12-2023-12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22.02-今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
2023.12-今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Ren X, Zhao M, Gao P. The Inverted U-Effect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on Household Food Carbon Footprint in China: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Future Expectations[J]. Energy, 2024,6:133727.
[2] 任晓松,孙莎,马茜,邵帅.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管理评论,2024,36(1):131-148.
[3] 任晓松,李昭睿.全生命周期视角下中国建筑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24,45(3):1243-1253.
[4] 马茜,任晓松,张红兵,赵国浩.碳交易政策、研发创新与污染性企业碳绩效[J].科研管理,2023,44(07):114-123.
[5] Ren X, Zhao M, Yuan R, et al. Influenc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arbon emission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J].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2023,39:357-372.(评教授使用)
[6] Ren X, Ma Q, Sun S, et al. Can China’s carbon trading policy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f polluting firms: A retest of Porter’s hypothesi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3,30(12):32894-32912.
[7] 任晓松,孙莎.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J].资源科学,2022,44(12):2399-2414.
[8] Ma Q, Yan G, Ren X, et al. Ca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achieve a double divide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2,29(33):50238-50255.
[9] 任晓松,马茜,刘宇佳,赵国浩.碳交易政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427-5437.
[10] Ren X, Sun S, Yuan R. A study on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sentiments, analysis, and the MCDM model[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21(1):9984343.
[11] Ren X, Wu X, Liu Y, et al.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Industrial Carbon Productivity in China: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21, 5613525.
[12] 任晓松,马茜,刘宇佳,赵国浩.碳交易政策对高污染工业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20,42(09): 1750-1763.
[13] 任晓松,刘宇佳,赵国浩. 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04):95-106.
[14] 任晓松,孙天美,赵国浩.中国碳排放研究热点演化知识图谱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0):235-243.
[15] Ren X, Liu Y.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a Model [C].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2018,182:780-784.
[16] Ren X, Sun T.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China's Regional Industrial Green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bility[C]. The 3rd Ann ual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2017,50(37-43).
[17] 任晓松,赵国浩.中国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灰色预测分析——基于 STIRPAT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3(4), 18-24.
[18] 任晓松,赵涛.基于广义费雪模型的天津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06):8-12.
[19] 任晓松,赵涛.中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间动态因果关系研究—以扩展型KAYA公式为视角[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03):6-10.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双碳”目标下绿色治理政策评估及推进机制研究(22FGLB051),2022-11至2025-11,主持。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区域工业碳排放时空效应研究(18YJCZH143),2018-07至2021-07,主持。
[3] 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项目,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202393),2024-02至2027-02,主持。
[4]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产学研深度融合驱动下经管类研究生“碳中和”人才培养机制与创新研究(2023JG114),2023-09至2025-09,主持。
[5] 太原社会科学创新资金资助项目,太原建设国家能源革命建设策源地研究(TYSSKL202305),2023-09至2024-01,主持。
[6]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山西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SSKLZDKT2023086),2023-08至2024-08,主持。
[7] 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研课题,“双碳”目标下山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及提升路径研究(KY[2022]276),2022-10至2023-10,主持。
[8] 山西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2022-131),2022-07至2025-07,主持。
[9]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科研课题,“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sxsyzbkt2022091),2022-07至2022-12,主持。
[10] 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研课题,双碳目标下山西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协同效应研究(KY[2021]045),2021-11至2022-09,主持。
[11] 山西省教科院课题,产学研深度融合驱动下新文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GT2021),2021-09至2022-08,主持。
[12] 山西省科协重点课题,双碳目标下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效率、产业协同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同机制研究(晋科协函[2021]78号),2021-09至2022-09,主持。
[13] 山西省高校哲社项目,双碳目标下山西省生态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机制研究(2021W055),2021-09至2023-12,主持。
[14] 山西省统计学会课题,国家碳减排目标约束下山西碳减排潜力与责任分配研究(KY[2020]035),2021-09至2022-07,主持。
[15]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科研课题,双碳目标下山西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研究(SYKTZB2021108),2021-08至2021-12,主持。
[16] 山西省统计学会一般项目,经济集聚、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基于城市群视角的实证分析(KY[2019]103),2019-10至2020-5,主持。
[17]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波特假说路径下的碳交易政策评估——基于DID 方法的实证分析(2019W064),2019-7至2021-7,主持。
[18]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与低碳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研究(晋规办字[2017]2号),2017-07至2018-07,主持。
[19] 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政策学习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创新系统研究(SSKLZDKT2016064),2016-08至2017-08,主持。
[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碳生产率的工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15YJCZH0462015),2015-06至2018-06,参加。
[21]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源型经济转型期山西省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动态关系研究(2014235),2014-07至2016-06,主持。
[22]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资源型经济转型期山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机制研究(2014041015-3),2014-07至2015-12,主持。
1.2024年,山西省教育厅,论文“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荣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2023年,山西财经大学 “山财学者”拔尖骨干人才。
3.2023年,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论文“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荣获第七届山西省公共管理领域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4.2023年,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论文“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荣获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首届智库优秀成果二等奖。
5.2022年,荣获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标兵”。
6.2022年,中国优选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指导论文“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政策文本挖掘和情感量化分析”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
7.2022年,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研究报告“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荣获山西社会主义学院重点招标课题三等奖。
8.2021年,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研究报告“双碳目标下山西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研究”荣获山西中华文化学院重点招标课题二等奖。
9.2021年,山西省统计学会,研究报告“国家碳减排目标约束下山西碳减排潜力与责任分配研究”荣获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研课题三等奖。
10.2019年,山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