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中心博士生李茹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展联合培养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20-05-18 访问量: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博士生李茹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于2019年10月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开展为期一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国外导师Philippe Thalmann为EPFL建筑、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环境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LEURE)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和环境政策分析、能源转型、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旨在探寻瑞士和欧盟国家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路径。留学所在的LEURE研究中心是该校多个重点实验室之一,集结了经济、数学、政治和环境等领域的多位专家,主要从事环境经济与气候政策方面的跨学科研究工作。该团队在模拟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其研究成果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企业的商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李茹在访学期间主要开展气候和环境政策分析、能源系统绿色转型、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对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加速能源转型已成为各国能源系统发展新趋势。电力系统是能源系统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CO2排放总量的40%,以煤炭为主的发电结构以及用电量的快速增长,给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及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访学期间,李茹重点围绕电力系统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主要评估其绿色发展水平、绿色转型的潜力及发展路径、预见发电技术发展前沿、模拟中国电力部门绿色转型的政策等,旨在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的模型和政策模拟平台。前期通过构建NET-Power模型,从六大电网区域视角模拟全国碳排放达峰路径,并讨论在2026年达峰情景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下,储能技术和特高压电网技术均可协调电力系统灵活运行,从全系统角度而言,含特高压电网的远端输送模式比含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就地消纳模式更经济。远端输送方案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稀缺且高负荷地区(如华东地区)利好,但对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如西北地区)利空,因此政府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需统筹各方利益,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

  除了开展上述研究,李茹还积极参加LEURE研究中心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开展合作研究,学习国外团队开发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并同国外学者探讨欧盟部分发达国家电力部门成功转型的经验,包括转型策略、技术布局和政策体系,为其开展中国电力行业绿色发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访学期间参与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