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中心关于我国降碳减污政策协同性评估的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25-01-06 访问量:

中心王科教授指导朱昱承博士生聚焦近年来我国污染物治理和二氧化碳减排的相关政策,从政策目标协同、政策路径协同、政策工具协同三个视角出发,采用文本挖掘与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政策要素—政策主题—政策关键词”三级共词网络,探究了2008–2023年我国降碳和减污的政策协同性演变趋势。相关研究成果Policy synergy analysis on coordinating reduction of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Insights from text mining and network analysis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研究背景

二氧化碳和多种污染物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性,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能够降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治理成本,2022年,我国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将减污降碳协同这一概念正式纳入气候与环境政策框架。然而,减污降碳协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目标协同、任务协同和区域协同,更需要政策协同作为制度保障。从政策文本的角度出发,分析政策目标、政策路径、政策工具这三类要素间的协同关系,揭示近年来我国减污和降碳这两大任务在政策中的协同性演化趋势。

主要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至2023年,我国有关减污降碳的政策文件年均数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但整体的政策协同性并未与之同步而是在2018年后开始下降,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众多减污降碳相关政策,但领域针对性较强,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框架和协同机制。(2)政策目标、政策路径、政策工具三要素协同性演变与政策协同总体趋势相一致,而各要素内部主题间的协同性变化规律则各不相同,表明我国减污降碳政策协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各政策要素的科学结合重视程度不够。(3)在政策目标的不同主题之间,温室气体减排与其他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效性自2018年以来逐渐增强,这得益于2020年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但其并未在政策制定中有效发挥引领作用。与之相反地,大气污染治理与其他政策目标之间的平均协同性显示出最显著的下降趋势。(4)从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性来看,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与所有政策目标都具有最高协同性,表明其在政策中的核心作用,这也与中国的国情和近年来环境治理的实际需求相一致。但随着我国气候与环境政策工具箱的多样化,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普惠政策,2023年命令控制政策的主导作用开始下降,而市场型和自愿型政策工具的组合的影响力所增加。







引用来源:Zhu Y, Wang K. Policy synergy analysis on coordinating reduction of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Insights from text mining and network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372, 123389.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4.12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