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梁巧梅教授、毕业生王倩博士等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Klaus Hubacek教授、冯奎双教授合作的研究论文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carbon pricing in Chinese provinces发表在国际期刊Energy Economics上。
碳定价(主要包括碳交易市场和碳税)引致的收入分配效应是影响政策接受度和政策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中国当前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因此,我们尤为关注碳定价政策在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碳定价政策在中国30省之间的区域分配效应,旨在回答:碳定价机制会给中国各区域居民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是否会加剧中国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对区域内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加剧还是缩小?研究结果显示,碳定价机制在中国30省居民之间会产生累退的效应,即收入水平较低的省份的居民相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省份的居民受到了更为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居住类支出项目(主要是电力和煤炭消费)是导致这一累退结果的最大贡献者。
城乡维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省份呈现出城乡累退性的结果。从分收入等级居民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碳定价在所选择的多数省份的城市不同收入等级居民之间表现为累退性,另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地区表现为累退的结果。当进一步将居民各种能源消费按照用途划分时,我们发现,居民家用燃料所承担的碳成本会带来累退的分配效应,而交通燃料碳成本则会带来累进的结果。
本文研究丰富了中国碳定价机制收入分配效应评估的内容,相比以往国家层面的分析,提供了更为细致的省级层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