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CEEP-BIT关于COP30会议现场系列报道(一)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11-17 访问量:

1.COP30关于巴黎协定第六条落地的最新情况

截至2025年11月17日,COP30会议关于《巴黎协定》全球碳定价机制(第6.4条机制)的最新进展是仍未对第六条进行所谓“二次谈判”,当前工作主要锁定在“标准细化+早期交易+区域互联”三大方向。具体情况包括:

(1)规则谈判基本结束,焦点转向如何实施。目前各国普遍不打算重开已通过的第6条文本谈判,2024年前完成的“6.2条合作方法”和“6.4条机制”细则得以维持,COP30期间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如何把规则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

(2)6.2条下双多边合作开始扩容,覆盖超过60国。会议期间印尼—挪威签署6.2条意向声明,双方将交易印尼电网互联可再生能源项目所产生的气候减缓成果;巴西—瑞士—新加坡正进行6.2条深度谈判,拟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成为拉美—欧洲—亚洲跨区域交易的首案;全球已签或正在谈判的6.2条协议超过40组,覆盖60多个国家。

(3)6.4条下碳信用产品试水,有望签发首批碳信用。《非永久性与逆转处理标准》在2025年10月份通过,为森林、土壤、生物质等“易逆转”移除项目提供统一的监测、问责和赔偿标准;首批试点项目预计于2025年12月完成注册,2026年一季度可签发首批6.4条减排信用;针对“收益分成”等技术细节正在进行最后磋商,COP30有望通过配套程序性指南。

(4)碳减排资金存明显缺口,碳市场建设不确定性大。6.4条明确将5%收益划入适应基金,但目前账户余额不足3亿美元;COP30主席国巴西正推动把“3000亿美元”新资金目标的一部分指定用于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但尚未确定最终金额。

(5)碳交易市场开放联盟成立,区域整合成为新议题。中国、欧盟、巴西等11个国家和地区在COP30期间发起成立该联盟,目的是协调各国碳定价机制、推动碳市场互联互通,构建透明和可信的全球碳市场网络;巴西倡议的区域碳市场整合机制被写入案文草案,主张在各区域内先统一MRV、项目标准和登记端口,再逐步跨区互认,以降低碎片化风险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度。

2.COP30发布贝伦健康行动计划情况

2025年11月13日,在 COP 30上,主办国巴西正式发布了《贝伦健康行动计划》(Belém Health Action Plan, BHAP),旨在支持卫生部门适应气候变化。该计划是首个专门针对卫生领域的国际气候适应文件,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以结构化方式将健康适应置于核心议程。BHAP提出以公平正义为重点的气候应对措施,将在世界卫生组织监督下与气候与健康转型行动联盟(ATACH)合作实施,围绕以下三大相互关联的行动方针展开:

(1)监测和监控——旨在加强卫生监测系统,以有效应对与气候相关的威胁,如媒介传播疾病暴发与极端天气引发的心理健康风险。

(2)循证政策、战略和能力建设——旨在推动政府、科研机构、民间社会等多方协作,加速推广和落实已有证据支持的有效应对措施。

(3)创新、生产和数字健康——通过投资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面向脆弱人群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3.COP30关于气候与健康的协同治理主题边会情况

2025 年11月14日,COP30“中国角”举办“人民至上:推动气候与健康的协同治理”主题边会,聚焦气候与健康议题,彰显中国智慧,为推动健康议题融入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致辞中提及,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健康风险应对,2024 年 9 月联合 12 部门发布相关行动方案,完善了该领域顶层设计。同时中国签署《COP28 阿联酋气候与健康宣言》,以此践行参与全球气候健康治理的承诺。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负责人迪亚尔米德・坎贝尔・伦德拉姆也表态,世卫组织将持续助力各国应对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推进气候健康协同治理。

4.COP30关于气候资金转移支付情况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30次缔约方会议(COP30)进入第一周后,在核心议题气候资金方面取得了标志性进展。

(1)资金路线图:从承诺到落实

各国代表一致支持的 “巴库到贝伦路线图” ,为全球气候融资制定了至2035年的清晰路径,承诺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动员1.3万亿美元气候资金,此举展现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信心。该路线图的核心目标是“公平扩大融资规模”:以3千亿美元为起点,一方面通过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减免债务、向高污染部门征税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借助财政激励与监管组合,推动私营资本从有害环境领域流向气候投融资领域。

(2)专项基金:医疗与农业成为新焦点

本次大会在专项气候资金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健康与农业成为焦点。超过35位慈善机构共同承诺提供3亿美元,以加强公共卫生系统韧性。同时,农业气候资金也获得重大推动。CGIAR国际农业研究组织获得了1.42亿美元的资助承诺,用于开发气候适应型农业解决方案,这些资金旨在帮助小农户抵御极端天气,保障粮食安全。

(3)创新融资:气候融资机制扩展

创新融资机制在COP30上获得显著扩展。巴西国家发展银行和环境部吸引了88.4亿雷亚尔(约16.7亿美元)的气候资金。多家欧洲银行承诺到2027年通过偿还方式投资10亿欧元(约11.6亿美元)用于气候融资。

5.COP30关于全球气候适应行动取得关键进展情况

气候适应是COP30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第一周,全球气候适应行动取得关键性进展。经过多年谈判,包含100个具体指标的全球适应目标(GGA)框架获得重要突破,这一涵盖水资源安全、粮食与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保护、基础设施韧性等七大核心领域的指标体系,可以为全球适应行动提供可量化、可评估、可比较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帮助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全球气候适应行动正在从政治承诺迈向可衡量、可评估的新阶段。

中国在本届大会上提出的气候适应方案为全球贡献了东方智慧。中国代表团通过“适应气候变化中国方案”主题边会,系统展示了中国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的国家战略。中国已开展39个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形成了“国家战略+省级落实+城市示范”三级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中国发布的“妈祖”早期预警方案借助风云气象卫星网络,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精准的气象服务和灾害预警支持,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中国将继续通过南南合作和双边合作,构建区域性早期预警合作平台,将中国的适应经验与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