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梁巧梅教授与姜洪殿博士等关于中国和印度实现NDCs目标的成本效益比较的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Energy Economics》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22-03-16 访问量:

   近日,由中心梁巧梅教授、姜洪殿博士、刘丽静博士以及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Pallav Purohit高级研究员等合作的研究论文“The cost-benefit comparisons of China’s and India’s NDCs based on carbon marginal abatement cost curves”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Economics》。

   在许多情况下,考虑碳减排政策的协同效益可以抵消成本并激发更大、更快的减排。然而,大多数关于协同效益的研究是在部分均衡框架内进行的,忽略了重要的一般均衡效应。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心自主研发的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全球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模型(C3IAM/GEEPA),将协同效益纳入到碳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s),评估并比较了中印两大新兴经济体在考虑协同效益前后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s)目标的总减排成本和成本节约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同一年份,印度的原始碳MACCs普遍高于中国的原始碳MACCs;而考虑协同效益后,2020-2030年中国的净碳MACCs略高于印度的净碳MACCs。第二,在中印两国总协同效益构成中,减少SO2所带来的协同效益占有绝大部分比重,均超过80%,而减少PM2.5带来的协同效益所占比重最小。第三,当考虑碳减排的协同效益时,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实现NDCs目标的MAC和总减排成本均可被一定程度抵消,但相比较而言,印度成本节约效果更加显著,而中国在实现NDC目标过程的后半段减排难度会更大一些。

   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据我们所知,本研究首次从全局经济角度运用多种污染物的MACCs量化了碳减排行动的协同效益,为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货币化协同效益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而弥补了自底向上模型在一般均衡效应方面的缺陷。第二,本研究聚焦于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从考察协同效益的视角评估并比较了中印两国实现NDCs目标的成本效益。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协调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此外,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74022, 715210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600)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201906030168)的支持。

Revised MACCs for China and India in 2030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988322001232

Jiang H.-D., Pallav Purohit, Liang Q.-M.*, Dong K.Y., Liu L.-J. The cost-benefit comparisons of China’s and India’s NDCs based on carbon marginal abatement cost curves, Energy Economics. 2022, 109: 105946. DOI: 10.1016/j.eneco.2022.105946. (SSCI, Q1, IF= 7.042, AB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