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碳减排与发展公平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心陈炜明副教授及其指导的博士生张振军在这一议题上取得最新研究成果。其论文The economic catch-up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mitigated inter-country carbon inequality发表在国际期刊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上。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有助于缩小国家间的碳排放不平等,为“双碳”目标与全球公平发展协同推进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该研究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端、消费端和收入归属碳排放等多个维度出发,评估了不同国家群体之间的碳不平等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全球生产型碳排放的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2007–2017年间持续下降,特别是2011–2014年期间,从0.54降至0.50;而消费型和收入型碳排放的不平等程度始终高于生产型。研究还发现,许多高收入国家不仅是价值的净出口国,还是碳排放的净进口国。同时,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中国,是全球碳减排进展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该成果为理解和缓解全球碳不平等问题提供了定量依据与政策启示。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是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9.6),是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国际期刊之一。期刊聚焦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模式、资源效率、环境政策等交叉议题,旨在促进科学研究服务于绿色转型和政策制定。
引用来源:Chen, W., Zhang, Z., 2025. The economic catch-up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mitigated inter-country carbon inequality.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58, 175–187. https://doi.org/10.1016/j.spc.2025.0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