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第十八届全球综合评估模型联盟年会(IAM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顺利闭幕。CEEP-BIT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实验室博士后吴郧、博士生杨博、赵阳、王浩、胡宇翔5人全程参会。
上午共8场平行分会场,与会学者继续围绕“影响”、“经济”、“方法“、”可行性”等主题,及“土地利用”、“工业部门”等细分领域展示前沿研究。例如,“SSPs”分会场重点介绍了CMIP7情景框架的重要革新,阐释了新型排放路径在能源结构根本性转变、二氧化碳移除(CDR)技术部署规模、以及需求侧行为转型等方面的核心设定差异,为下一代气候评估提供关键情景基础。两个“Industry”分会场聚焦了动态物质流分析在IAM框架中的整合,MESSAGE、GCAM、REMIND、WHICH、IMAGE等主流模型团队均展示了在交通、电力、化工与钢铁领域的动态物质流耦合研究成果,通过技术采纳与材料需求间的动态反馈,量化工业减排技术与循环策略的协同作用。
会议期间,北理工团队与多位国际知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包括向荷兰环境评估署Detlef P. van Vuuren教授请教其最新文章中行星边界与IAM结合的量化思路;与斯坦福大学John Weyant教授探讨CDR技术部署的公平性问题;与IIASA的Keywan Riahi教授交流“体面生活标准”在MESSAGE模型中的建模方法;与同机构Maskym Chepeliev博士讨论农食系统国际贸易建模方向。同时,团队成员也介绍了中心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交流和合作进行初步沟通。

图1 现场交流
下午两场主报告进一步聚焦关键议题。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David Victor与意大利CMCC的Lara Aleluia Reis探讨了地缘政治新现实下的气候治理路径;随后,英国牛津大学April Williamson与印度IIMA的Saritha Sudharmma Vishwanathan展示了将公平正义理念融入气候模型的最新成果;最后,在巴西COPPE/UFRJ的Roberto Schaeffer主持下,各科学工作组汇报了过去一年在数据协议、情景诊断、气候金融及国家情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会议的颁奖典礼由Elmar Kriegler教授主持。Saritha Sudharmma Vishwanathan教授因在连接国家转型与全球建模、牵头国际模型对比及推动气候公正研究方面的贡献,获“综合评估建模领域杰出贡献奖”。“现场海报奖”授予研究《Resource Stress Under Irrigation Expansion And Climate Change In Ethiopia》,其通过增强的气候-土地-能源-水资源耦合模型,系统评估灌溉扩张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多重影响。“早期职业研究员奖”授予Adrian Odenweller,表彰他在模型耦合和绿氢研究的开创性工作。“终身成就奖”授予Roberto Schaeffer教授,表彰他作为IPCC主要作者25年、创立Cenergia研究中心、协调支撑COP30的巴西气候评估报告撰写以及培养逾160名气候领域人才的卓越贡献。
本届年会再次推动综合评估模型领域在科学探索与政策支持方面的深度融合,也为北理工团队拓展国际合作与研究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