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06/05]欧佩克第169次原油产量会议再次协商失败,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
作者:李悦怡 来源:ceep 日期:2016-06-07 访问量:

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欧佩克第169次原油产量会议再次协商失败,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
(2016/05/30-2016/06/05)

 

 

国际新闻
1.欧佩克第169次原油产量会议再次协商失败
    

 

6月2日欧佩克第169次部长级会议(图片来源 新华网)


    6月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召开第169次原油产量会议。在此次会议中,欧佩克成员国仍旧未能达成一致,再次协商失败。这是继去年冬天会议后该组织再次未能设定原油产量限额。
  因此次会议失败,国际油价盘中大跌,但后又因美国石油库存下降,油价出现逆势回升,最终,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16美元,收于每桶49.17美元。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32美元,收于每桶50.04美元。

 

2.张高丽:合力构建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当地时间5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索契与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出席第二届中俄中小企业实业论坛开幕式。
  张高丽表示,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以来,双方继续扩大和深化能源合作,双边能源贸易顺利开展,能源领域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实质性推进,能源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双方要继续深化能源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两国发展振兴进程提供重要保障。要坚定合作信心,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合力构建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推动能源合作取得更多实际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3.巴基斯坦中电胡布燃煤电站签约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进
  5月31日,巴基斯坦中电胡布超临界燃煤电站EPC合同在北京正式签署。这座电站位于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市以西55公里,装机容量2×66万千瓦,计划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和巴基斯坦胡布电力公司联合投资,总承包方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建的联合体。
  这是中国能建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海外超临界燃煤电站EPC总承包项目。该电站投产后,将有助于打破电力短缺对“中巴经济走廊”贯通的制约,进一步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俄罗斯上调石油出口税 部分油品未受影响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6月1日宣布,俄罗斯从即日起将石油出口税每吨上调14.6美元。据俄经济发展部网站当天发布的公告,俄石油出口税将从每吨66美元提高至每吨80.6美元。公告指出,从1日起将车用汽油出口税由之前的每吨40.2美元提高至每吨49.1美元,将润滑油出口税从之前的每吨26.4美元提高至每吨32.2美元。
  根据规定,如果出口石油平均价格低于每桶76美元,俄东西伯利亚地区、里海地区和北极地区出产的石油可以免征出口税。此次上调石油出口税不包括上述产地出产的石油。
  另外,按照规定,如果俄出口液化天然气平均价格低于每吨490美元,俄液化天然气出口享受免征出口税政策。

 

国内新闻
1.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
  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47吉瓦,创下历史新高。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849吉瓦,较上年增长8.7%,占全球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3.7%。
  在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中,由中国带领的发展中国家表现抢眼。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较上年增长19%,达到1560亿美元,首度超过发达国家。其中,中国2015年全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额总额高达1029美元,承担了发展中国家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在全球投资中占比近四成。发达国家投资总额为1300亿美元,较上年减少8%,其中欧洲减幅最为显著,减幅高达21%。

 

2.国务院印发“土十条” 危废处理迎来新篇章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包括“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等10条内容共35项任务,被业界称之为“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土十条》的出台不仅对土壤修复行业是一个重大利好,对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市场也是有力的推动。
  “土十条”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3.“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电能替代1.3亿吨标煤
  在“6·5”世界环境日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将在北方居民采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4个重点领域推进电能替代。“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上述4个领域的电能替代,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约27%。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电能替代是一种清洁化的能源消费方式,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给社会公众带来普遍收益和社会效益,但其成本较高,必须有政策支持才能实施。为此,国家“十三五”的配电网改造资金中将拿出一部分用于电能替代配套电网改造,并建立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高效运转的“绿色通道”,按照客户需求做好布点布线、电网接入等服务工作。

 

4.我国将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记者6月2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国将推动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通过划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将各类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红线管控范围以内。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基本国情,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合理设置红线管控指标,构建红线管控体系,健全红线管控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主要新闻来源:环球网、人民网、中国能源网、国家能源局、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