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美国生物柴油企业创新求发展,中国石墨烯研究成果显赫
(2014/7/28-2014/8/3)
国际新闻
1. 美国生物柴油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寻求发展
美国《世界炼油商务文摘周刊》报道,目前大多数美国生物柴油生产商都受到产品单一和原料来源范围狭窄问题的困扰,部分企业已开始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来寻求突破。
美国Duonix公司作为典型代表,利用ENSEL技术以高游离脂肪酸为原料,如动物脂肪、未精炼油、玉米油以及废植物油来试验生产生物柴油。ENSEL技术采用固体催化剂将酯化反应和转酯化反应相结合,具有一步合成的优点。
同时可再生能源集团公司(REG)、Amyris公司以及Solazyme公司正通过产品多样化寻求发展,包括航空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柴油。Cellana公司作为藻类生物燃料开发商,正在夏威夷岛科纳示范工厂应用ALDUO藻类生物技术,该技术是Cellana公司升级生物原油、航空生物喷气燃料等产品线的基础。
2. 阿尔及利亚今年新建20座太阳能发电站
据阿尔及利亚官方媒体27日报道,阿尔及利亚2014年底前将新建20座太阳能发电站同时并网发电,作为其新能源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阿尔及利亚将采取措施鼓励新能源的投资和发展,在2030年前,阿将投资6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开发,届时新能源将提供该国40%的电力需求。
此前,阿尔及利亚能源部的一份报告显示,阿尔及利亚的太阳能资源储量在世界排在前列,每年可利用发电的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此外,该国80%以上的国土没有人居住,适合进行新能源开发。
3. 利比亚首都最大储油罐大火失控
利比亚当地时间2014年7月28日,因利比亚政府军与民间武装的持续冲突,利比亚首都最大的储油设施被大火吞噬。在此之前的报道称,在首都的黎波里靠近飞机场的地方发生了持续一周的战斗。那里是的黎波里最大的储油设施,也是主要的汽油供应中心,该储油设施储存了660万公升的燃料。
利比亚的黎波里国际机场激战持续,油库被火箭弹击中起火,并迅速蔓延。在大火的3-5公里范围内的许多住宅可能会受到影响,利比亚政府要求提供国际援助。
4. 福岛核电站地下坑道冰冻工程遭遇困难
8月3日共同社报道,在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靠海一侧电源线坑道实施的冰冻工程遭遇了困难。该工程旨在防止含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流入大海。而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与2、3号机组汽涡轮机厂房相连的坑道内积有约1.1万吨污水,此引发了对污水流入大海的担忧。
东京电力此前计划在2号机组靠海一侧与坑道的衔接部设置冷却管,使水冻结成为“冰墙”,之后抽取坑道中的污水。冰冻工程于4月底启动,3个月来效果并不明显,未能形成足够的冰墙。其认为由于衔接处周边不断有水流动所致,因此尝试从附近的观测孔中注入约2吨冰和干冰,把水温从12度降低到了7.8度。
国内新闻
1. 神华澳大利亚沃特马克一期露天煤矿项目通过核准
近日,神华澳大利亚沃特马克一期工程露天煤矿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是神华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大型煤炭项目,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国内审批的重大突破。
沃特马克(Watermark)井田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士州(西北部冈尼达(Gunnedah)地区,距纽卡斯尔港282公里。探矿权区域形状较规则,南北长约12.4km,东西宽约16.7km,面积195平方公里。该探矿证为中国神华于2008年8月参加新州政府组织的探矿权全球公开竞标后中标获得。
该项目投资总额为14.7亿澳元(约折合人民币85.26亿元),三个露天开采区域可采储量2.9亿吨,设计规模100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24年,建设工期18个月。
2. 2014上半年弃风电量72亿度损失近35亿元
在风电快速发展的同时,弃风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家能源局7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上网电量7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全国风电弃风电量7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8亿千瓦时,造成经济损失接近35亿元。全国平均弃风率8.5%,同比下降5.14个百分点。
在近些年快速发展之下,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在2012年底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风电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步凸显。部分省区风电消纳情况不佳,弃风情况比较严重。上半年,弃风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吉林上半年的弃风率达到19.75%,为全国最高,新疆17.25%,黑龙江15.52%,河北14.59%,蒙西12.88%。东北地区的平均弃风率达到11.71%。
3. 中国石墨烯研究成果显赫
氢能作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但其分离与提纯方法是当前制约氢能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8月4日中国储能网报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研究生陶叶晗等发现多孔石墨烯PG-ES薄膜可高效将氢气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利用“能量势垒”的模型阐述了分离原理。该团队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结构及条件下,石墨烯对不同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的影响,进而探索石墨烯在气体分离方面的应用。这种理论对设计新型高效的氢气分离膜具有重要意义。
无独有偶,西班牙Graphenea公司于近日宣布,与日本立命馆大学等共同实现了GaN结晶用石墨烯作为中间层时在硅(100)面上的生长。该技术是日本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部电子光信息工学科荒木努和名西Yasushi的研究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韩国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韩国东国大学(Dongguk University)及西班牙Graphenea公司共同开发的。
(主要新闻来源:中国能源网、能源网、环球网、人民网、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