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石油供需紧张局面有望缓解 渤海湾获新油气发现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08-08-24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 2008/08/24

                                                                                                                    

 

渤海湾油气田将成为中海油的最重要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各国通货膨胀不断恶化、经济衰退的迹象日益显著,原油价格的走势成为左右各国经济政策方向的重要指标。在油价下跌持续了一个月后,国际能源组织(IEA)在818日发布的8月份石油市场报告表明,全球石油供需紧张问题正在缓解。同时在国内,通过电价上调和电煤限价等价格杠杆措施的实施,国内电力供需形势基本平稳,电煤供应紧张形势已有好转,大部分地区成品油市场供应趋于正常。

 

中海油宣布在渤海湾获新的油气发现,有望成中国第二大油气田。随着未来勘探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的石油储量可能还会增加。这对于缓解油气供需矛盾,提高国内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内能源供需紧张局面有望缓解

 

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趋于正常。截至821日,纽交所原油期货价格较147美元/桶的最高记录下跌了超过20%。随着油价的下跌,困扰炼油企业的批零倒挂问题得到很大缓解。山东等地的地方炼油厂柴油批发价每吨下跌了100-300元不等。以北京市场为例,0号柴油批发报价7400-7600/吨,而市场零售价6.23/公升,相当于约7900/吨,不仅不倒挂,而且有了约300/吨的利润空间。

 

发改委有关官员表示,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成品油供需矛盾已逐步缓解,市场供应趋于正常,库存呈回升态势。

 

焦炭采购价受压回调 每吨下调30-100元。由于国内钢材价格持续走跌、市场成交清淡,加上前期煤焦价格上涨过快,钢材生产成本已经开始与销售价格出现倒挂,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国内各大钢厂正酝酿下调焦炭采购价格以缓解成本压力。815日,南方钢厂首先启动下调焦炭采购价格的行动,分别对当地采购的焦炭价格下调150/吨左右,部分库存偏高的企业甚至在8月中上旬两次下调采购价,同时对当地的焦煤采购价格也下调了30~100/吨。

 

能源价格上涨是趋势,电价渐进式调整是第一步。820日,全国已开始执行平均上调2分钱/千瓦时的新上网电价。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关于提高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调价细则,按五个价格档,从0-2.5分规定各省具体上网电价调整幅度,其中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在内的八个省份执行了2.5/千瓦时的最高上调幅度。另外细则中特别提及:“电网企业因上网电价提高而增加的购电成本支出,纳入下次销售电价调整统筹解决。”

 

电网承担垄断责任,利润空间收到挤压。对于此次调价对两大电网公司的影响,业内一致认为它们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极大挤压。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处处长金友华认为,此次上网电价上调而终端销售电价不变,实际上是让电网经营企业分担了部分成本压力。光大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崔玉芹表示,此次按火电提价2分钱标准,若按执行1年计算,购电成本要增加600亿元,去年电网企业的利润总共才640亿元左右,今年因为年初雪灾影响,可以预见的是,电网企业利润还不如去年。上述业内分析师人士也表示,我国全年火电发电量在3万亿千瓦时,按现在提价2分钱,若执行到年底,成本支出就有150亿-200亿。

 

两大电网均对火电企业上网电价上调表示充分理解。南方电网相关人士认为,此次上调电价是很必要的,因为煤价上涨导致发电企业全面亏损,不仅发电企业购煤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电企的流动资金和再生产能力都被削弱,目前在南方电网的覆盖范围内,缺煤停机的电厂机组非常多,全网已有600多万千瓦的火电缺口。

 

国家电网表示,在火电企业陷入困境,而科学合理的电价体制尚未形成之际,电网为电企承担部分压力是责无旁贷的。

 

发改委:今后几月煤电油气运继续总体偏紧。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近期一些地方电煤供应紧张,及下半年煤电油气运供需趋势走向进行总结和判断。

 

当前煤炭供应特别是部分地区电煤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煤炭需求增长过快。今年以来,多数高耗能产品产量持续较快增长,拉动了煤炭需求。其次是有效供给增加受限,以及华中、西南地区受铁路运输困难区段制约出现短缺,还有一些地方的新建电厂与煤矿、运输建设不配套,电厂投产后电煤需求缺口的问题比较突出。

 

经过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多策并举,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增加电煤供应。近段时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紧张状况有所好转。818日直供电厂存煤2342万吨,可用12天,比7月底存煤增加402万吨,可用天数增加2天。京津唐主力电厂存煤223万吨,可用13天,比7月底存煤增加65万吨,比6月下旬增加148万吨,可用天数增加9天。

 

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今年后几个月煤电油气运将继续呈总体偏紧态势,保障稳定供应的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进入冬季枯水期,水电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华中、西南等地区的电力、电煤供需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渤海湾新油气发现,中国石油远景资源储量可达1086亿吨

 

中海油在渤海湾获新的油气发现,有望成中国第二大油气田。渤海湾新的油气发现,预示着渤海湾油气田将成为中海油的最重要生产基地,并有望成中国第二大油气田。812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其公司网站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渤海湾钻获新的油气发现,经测试单井平均可日产原油1500桶、天然气22万立方英尺左右。自2006年以来,中海油在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已经连续发现了6个含油气构造。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中海油内部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下一步中海油将集合相关部门对该油气发现从勘探、开发等不同角度来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实际储量、开发成本、开发技术等,在评价工作全部结束后才会进入正式开发阶段。据中海油勘探部人士称目前中海油在渤海湾地区累计探明的三级地质储量已达40亿吨之多。

 

据了解,渤海油田的开发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2004年油气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立方米油当量。2006年全年,渤海油田共生产油气1561.7万立方米,占到中海油全年总产量的39%。以产量规模来看,渤海油田已是海上第一大油田。按照中海油公布的油气产量增长计划,预计将于2010年把渤海油田的油气产量提高到3000万立方米油当量,届时将超过中石化旗下的胜利油田成为全国第二大油田。

 

中国石油远景资源储量可达1086亿吨。经过4年努力,我国新一轮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完成,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公室公布最新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亿吨,地质资源量765亿吨,可采资源量212亿吨,勘探进入中期。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始于2003年底。此前,我国相继在1981-1987年、1991-1994年组织开展过两次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但两次均未统计和公布可采资源量的数据。

 

此次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储量产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天然气储量产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30年,石油年产量可以保持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产量可以达到250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二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

 

结束语

 

由于需求增长过快,有效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地区运力紧张,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今年以来我国煤炭油气运行总体偏紧。电煤供应和电力供需形势明显偏紧,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的供应紧张。在石油方面,今年3月份之后,部分地区出现了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进入7月份后,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各项增产保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成品油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在国务院领导下,通过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转,上半年我们总体上实现了煤电油气运供需基本平衡,但今年后几个月煤电油气运将继续呈总体偏紧态势,保障稳定供应的压力仍然很大。未来随着勘探理论和技术的进步,石油储量的增加,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油气供需矛盾,提高国内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资料来源:新华网 第一财经日报 人民网、新京报、大洋网、东方早报、能源情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