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俄罗斯力争明年摆脱对乌克兰电力依赖,国家发改委严控劣质煤生产消费
(2015/11/30——2015/12/06)
国际新闻
1. 普京:力争明年摆脱对乌克兰电力依赖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2日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市表示,俄电力部门应加快建设通往克里米亚的电力基础设施,力争在2016年5月使克里米亚完全摆脱对乌克兰的电力依赖。
辛菲罗波尔市12月2日举行了俄高加索地区至克里米亚首条输电线路投产仪式。普京在仪式上说,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至克里米亚长达100多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当天投产的首条输电线路可传输350兆瓦至400兆瓦电力,另一条400兆瓦输电线路有望于12月15日投入使用。随着明年输电线路二期工程完工,克里米亚将可完全摆脱对乌克兰的电力依赖。普京还说,俄计划于2017年实现从高加索地区向克里米亚供应天然气,2017年年底将在克里米亚建成发电容量约470兆瓦的热电厂。11月20日,乌克兰南部向克里米亚输电的4条高压线路遭破坏。从21日开始,克里米亚大范围停电停水,当局随后宣布全境进入紧急状态。目前,克里米亚供电正在逐步恢复。
2. 墨西哥立法规定清洁能源比例目标
墨西哥《经济学家报》报道,经过一年的研究,墨西哥《能源转型法》通过参议会审批,该法制定了墨清洁能源占发电量的比例目标,到2018年占25%,2021年占30%,2024年占35%,此外,还制定了最高达525万比索(1美元约16.5比索)的惩罚措施。对此,工业部门表示不赞同。新莱昂州出口加工工业商会建议联邦政府修改到2024年清洁能源占发电量比例35%的目标,因为这将影响工业部门竞争力。
3. 谷歌宣布向美国、智利和瑞典三国购买781MW可再生能源
谷歌宣布,将向美国、智利和瑞典三国购买总计781兆瓦(Megawatts)的太阳能和风能。谷歌称,已签署了5份协议以向上述国家购买可再生能源,合同期限为10年至20年。到目前为止,谷歌已在全球范围内签约购买总计2千兆瓦的可再生能源。
谷歌能源及全球基础设施主管迈克尔˙特雷尔(MichaelTerrell)称:“这是由非公用事业单位进行的最大规模和最多元化的可再生能源采购。”谷歌今年7月曾表示,到2025年公司购买可再生能源的数量将增长2倍。当时,谷歌已签约购买了1.1千兆瓦的可再生能源。
4. OPEC大会主席:将推动原油减产
据尼日利亚《今日报》12月2日报道,尼石油资源部国务部长(DPR)、国家石油公司(NNPC)总经理卡奇库将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大会主席身份,在维也纳主持OPEC大会。卡奇库在尼城市拉各斯考察加油站燃油销售情况时表示,作为OPEC大会主席,将促使国际市场每日减产150万桶,共同稳定油价。
卡奇库表示,本次OPEC大会将是一场艰难的会议,但根据尼日利亚代表团在近期举办的天然气出口国论坛(GECF)上的出色表现,OPEC大会必将获得成功。他指出,大会的重点将是油价问题,如果伊朗明年抛售原油,油价还将下跌。卡奇库称,他将同伊朗石油部长会面,尽量推延伊朗倾销石油时间,以稳定市场;动员各成员国劝说沙特,发表共同声明,即OPEC将严肃对待原油问题,释放积极信号。
国内新闻
1. 国家发改委:严控劣质煤生产消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的2016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要解决煤炭行业当前的困难,需要综合施策,但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善供求关系,尤其是加强供给侧管理。要严格控制违法违规煤矿建设和生产,坚决治理超能力生产,要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消费,严格限制劣质煤进口。
连维良称,煤炭消费零增长或低速增长,不等于煤炭行业没有发展空间,关键在于下决心调整转型。一是向整合兼并重组方向调整;二是向上下游特别是煤电一体化的方向调整发展;三是向煤炭清洁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发展;四是向煤炭深度加工转化调整。
2. 京津冀将共同编制环境污防条例
京津冀空气质量联防联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由于三地标准不一、规划不同等原因造成联防联控发展的瓶颈。近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协议明确将共同编制《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共同制定大气、水、土壤和固废领域的专项规划,统筹区域污染治理。建立区域协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逐步统一区域环境准入门槛。三地还将共同研究确定统一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共同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共享环境质量、污染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政策等信息。针对区域共性污染问题,三地将协同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共同实施生态建设。开展联动执法,共同打击针对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污染以及秸秆焚烧、煤炭、油品质量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三地将建立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实施环评会商,针对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政策等开展联合宣传。
3. 中国电建:中国十三五时期每年将建6-8座核电站
从中国电建官网获悉,据“十三五规划”草稿显示,2016年开始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中国每年将新建6~8座核电站,并为引进自主开发的新型核电站将投入共5000亿元资金。据悉,该规划将在2016年两会上正式定调。照此规划,到“十三五”末期,全国核电的总规模将达到在运与在建共8800万千瓦的规模;2030年,中国预计将有110座以上核电站投入运行。
(主要新闻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中国能源网、国际电力网、国家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