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PVPS警告污染每年使太阳能行业损失数十亿美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
(2025/09/29—2025/10/05)
作者:张淑欣(编写)
国际能源新闻
1. IEA-PVPS警告污染每年使太阳能行业损失数十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的光伏发电系统计划(IEA-PVPS)表示,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灰尘、污染和碎片会使全球产量减少 4% 至 7%,每年给该行业造成数十亿欧元的损失,并使量身定制的缓解措施变得越来越紧迫。
污染是一个总称,用于描述光伏组件上灰尘、污染和生物碎片的积累。污垢的类型可分为天然气溶胶沉积物(如矿物粉尘和海盐)、人为气溶胶沉积物(包括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以及宏观沉积物和生长物(如树叶和鸟粪)。
IEA-PVPS警告说,面对气候变化,由于干旱和沙尘暴等事件,污染可能成为更严峻的挑战,这意味着缓解措施的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没有一种通用的污染解决方案,建议缓解策略必须根据当地条件和现场特征进行定制。虽然清洁被概述为最常见的污染解决方案,但IEA-PVPS建议,应提前通过采用有利于清洁的防污措施和设计来缓解污染。

除清洁之外的污渍减轻方法(图片来源:IEA-PVPS)
2. 2035年日本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6吉瓦
近日,据 GlobalData 最新报告《日本电力市场趋势及分析(按容量、发电、输电、配电、法规、主要参与者和2035年预测)》显示,日本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从 2020 年的 59 兆瓦大幅增至 2035 年的 16.7 吉瓦,海上风电也将成为日本发电组合中增长最快的技术之一。
GlobalData 指出,海上风电的这一快速扩张,将在实现日本电力结构多样化、达成政府可再生能源目标中发挥核心作用。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政府支持的专项拍卖、针对性监管改革,以及对港口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
事实上,日本政府已将海上风电列为战略增长领域,通过专门招标与监管优化加速项目落地 —— 这与该国第六个基本能源计划相契合,该计划明确目标:到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 36% 至 38%,而海上风电将在其中占据相当大比重。
3. 美国太阳能将于 2025 年超越风能,到 2028 年超过煤炭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的数据显示,到 2025 年 7 月,太阳能开发商将增加 16 吉瓦,占新增装机容量的近四分之三。未来太阳能的增长路径将继续扩大,在几年保持相对平稳之后,未来五年电力需求将增长 16%。截至 7 月,FERC 报告称,风能是第二大新增容量来源,增加了 3.2 吉瓦,其次是天然气,增加了 2.2 吉瓦。天然气新增产能几乎是 2024 年同期的两倍。
在整体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主要电力来源。FERC 报告称,美国电网中有 567 吉瓦的天然气活跃在能源结构的 42%。煤炭紧随其后,为 198 吉瓦(14.8%),然后是风能(158 吉瓦(11.81%)和太阳能(153 吉瓦(11.42%)。
根据目前的部署率,太阳能很可能会超过风能,甚至可能很快就会取代煤炭位居第二。展望未来,到 2028 年 7 月,FERC 根据其“高概率新增”预测,预计不会有新的煤炭产能上线。与此同时,预计将有 63 座燃煤电厂退役,从 198 吉瓦的总容量中减去 25 吉瓦,到 2028 年煤炭装机容量将达到约 173 吉瓦。与此同时,FERC 预测到 2028 年 7 月将有 92.6 吉瓦的“高概率新增”太阳能上线。这将使太阳能的装机容量约为 250 吉瓦,比煤炭的 173 吉瓦高出 44%。
国内能源新闻
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
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市场交易活力正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全年成交额181.14亿元,是2021年市场启动以来最高水平。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了10.8%,碳市场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3月,在发电行业基础上,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超过1300家,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
2.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庆阳投运
9月25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圆满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作为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它的投运标志着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从万吨级示范到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应用的历史性飞跃,为全球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该工程是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的核心配套项目,项目对华能正宁电厂1号机组脱硫后的烟气开展碳捕集,捕集率超90%,捕集的二氧化碳纯度超99%,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0万吨,相当于处理60万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可助力燃煤电厂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将进行地质封存,或将用于油田增采、绿色燃料合成、矿化建材等领域。
此外,工程还具备辅助调峰能力,可动态调整碳捕集系统负荷,使煤电机组在开展大规模碳捕集的同时实现灵活调节,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为“煤电低碳转型+能源安全保障”协同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3. 国内单套最大天然气净化厂建成投产
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在四川资阳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在深层、高含硫复杂天然气资源的洁净化处理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迎峰度冬提供坚实的清洁能源保障。
天然气净化厂是对高含硫天然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关键设施。此次投产的资阳天然气净化厂单套装置,日处理能力达720万立方米,最大日处理量1440万立方米,创下国内同类装置处理能力的新纪录。装置首次应用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净化工艺和专利溶剂,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通过构建数字孪生体,相较传统净化厂投资降低30%,整体运营效率提升超过37%。此外,工厂集成光伏、余压发电等多种新能源技术,每年可节电3700多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万余吨,相当于种植超100万棵树。
到今年底,资阳天然气净化厂将处理天然气10亿方,有效释放我国深层天然气田产能,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气净化厂(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主要新闻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国际能源网、中国能源网、国家能源局、PV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