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后日本核电事故期 各国“核”去“核”从[05/30]
作者:于灏 来源:于灏 日期:2011-05-31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11/05/30
 
全国大面积电荒(图片来源:环球网)

一场突如其来的“淡季电荒”正席卷我国多个省市。煤炭发电在我国电力供应结构中所占比重高达80%,所以,电荒问题本质上是煤炭和电力市场化不同步的问题。煤炭价格早已踏入市场经济时代;而上网电价仍实行严格的政府定价,被定格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前后脱节的市场化,或许正是造成近年来电荒频发的根源之一。但是另一方面,一边是东中部地区今夏存在最大电力缺口3000万千瓦,一边是东北和西北富余电力2600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日前表示,西部窝电东部缺的现象凸显今年电荒不是全国性的真荒,而是结构性缺电。

 

全国大面积电荒

 

山西煤都保外难保内遭遇电荒。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转发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山西五大煤炭集团每月10日前,将上月电煤合同签订和兑现情况明细表填写后,报送省发改厅经济运行处联络人,再转到国家发改委备案。山西省政府相关部门人士透露,上述做法均是为五大电力供货,“为确保电煤外运,已把山西的调度中心搬到北京铁路局,汇总当日供煤情况,然后及时反馈回山西,以便平衡运能和运量”,除此之外,还腾出车皮来确保电煤外运不出差错。

截至目前,山西合计向华中送电155亿千瓦时。此前一季度,山西电网1000千伏特高压外送电量27.2亿千瓦时,500千伏送河北南网完成13.7亿千瓦时,500千伏送京津唐完成21.2亿千瓦时。虽然国家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方向,但在地方政府GDP短平快政绩冲动下,“十二五”开局之年高耗能项目迅速反弹,推动用电需求大增。这一点,山西也不例外。“机制不改,电荒难解。”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山西亦然。

火电欠发展,水电不给力。2011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14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单月全社会用电量3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3%。去除2010年基期因素影响,用电量数据总体增长平稳。预计2011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在11%左右。2010年底受政策抑制的重工业用电量在2011年初出现了报复性的反弹,这也与我们2010年底的预期一致。在重工业中,4月份化工和建材行业用电量创出了历史新高,另外,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电量也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重工业用电量的增长也是导致今年部分地区电荒的原因之一。20111-3月份来水量情况均好于2010年同期水平,20114月份来水量水平则明显低于20104月份来水量水平。上游来水量偏少,尤其是长江流域来水量减少导致我国水力发电出现了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

 

电荒性质发生改变,突显火电和输变电机会。1-4月电源方面总投资867亿元,同比增长15.91%,火电投资294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8%,远低于电源投资的总体增速。2008年火电投资在总电源投资中占比54.32%2010年占比下滑至36.01%20111-4月份再次下滑至33.91%。考虑到火电单位装机容量建设成本低于水电、风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高于水电、风电,可再生发电设备投资在总电源投资中占比提高,实际发电能力的增速要低于装机容量数据的增长,我国电力系统未来存在硬性电荒的可能。

 

美国为何很少闹电荒。作为世界最大电力消费国,美国却很少出现持续、大面积的电荒。这其中有美国早已迈入了服务经济时代、而我国尚处于重化工业过程中的因素,但美国煤炭发电比重仍占半壁江山,人均电力消费6倍于我国,电价相对低廉,美国在电力市场管理方面显然有过人之处。美国电力市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市场主体多元化,在发电、配电、输电、售电等诸环节均存在充分有效的竞争。

1996年以来,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陆续出台法令,全面推动美国电力市场化进程,如要求电网必须公平开放,并在各州建立电力批发市场,实现发电和销售的竞争。目前,全美仅电网公司就超过500家,这与我国只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几家垄断企业的格局真是天壤之别。充分透明的市场竞争,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和终端电价,更让行业暴利无处遁形。

 

不是真荒,是结构不对。对最近关于“电荒”的讨论,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解释,今年1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数1530小时,比上年同期提高21小时。业界有观点认为,这一数据提高幅度不大,说明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出力不足导致缺电。“提高幅度不大,是因为其中有水电、风电比重增加的因素。”王志轩认为。他进一步分析,以对电力需求波动反应最为敏感的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来看,14月份,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缺电省份的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不仅远高于上年同期甚至已经高于2007年同期200多小时。受这些缺电地区的拉动,他预测,今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可能提高到5300小时,比上年增加250小时。他坦言,山西、河南、贵州等煤电资源省份的火电企业确有因缺煤被迫停机的情况,但这不是导致缺电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仍是结构性供需矛盾。王志轩解释,由于近几年新增发电电源的机组结构、地区结构不均衡,表现在火电比重快速下降、而发电有效能力低的新能源发电比重提高;西部地区电源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快速增加,但相应的电网建设没有跟上,导致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重受限,出现西部窝电东部缺的典型结构性缺电格局。他认为,通过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加快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有效协调好煤电矛盾,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减少缺口。

 

各国纷纷放弃核电站 国电集团巨资在渝开发发电新能源

 

德国宣布2022年前将关闭所有核电站。由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执政联盟经过近12个小时的磋商于29日深夜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妥协。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德国共有17座核电站。

按照由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和执政伙伴自由民主党三党领导层达成的最新时间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被暂时关闭的7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将永久性停运。德国其余的10座核电站原则上都将于2021年前关闭,但其中3座核电站可能将在新能源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超期服役一年。

德国执政联盟是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国内弃核舆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达成上述妥协的。核电存废在德国一直是敏感话题。一方面,由于担心核电安全问题,多数德国民众支持关闭核电站。另一方面,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核电。尽管德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决策者对可再生能源的预期发电量是否足以弥补关闭所有核电站造成的电力短缺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瑞士计划2034年前逐步关闭核电站,全面放弃核电。根据瑞士联邦政府25日发布的公报,瑞士将在2034年前逐步关闭其境内的全部核电站,全面放弃核电。瑞士联邦交通、通讯和能源部长洛伊特哈德当天在首都伯尔尼说,瑞士决定逐步放弃核能发电,其境内的5座核电站到达最高使用年限50年后都将停止运行,这意味着2034年之前,该国最后一座核电站将关闭。瑞士联邦政府指出,瑞士将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继续开发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并扩大能源进口,同时发展智能电网,加强能源领域的研发。目前瑞士电能近四成来自核电,自3月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瑞士联邦政府立即宣布中止对现有5座核电站的更新改造计划,对运行的核电站进行了安全检查,并责成联邦交通、通讯和能源部对该国未来能源供应前景做出可靠判断。

 

国电集团投资200亿元在渝开发能源项目。日前,五大发电企业之一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重庆市签署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国电集团将在重庆投资200亿元,重点用于加强风电、水电、生物等发电新能源的开发等。根据协议内容,国电集团将在重庆投资建设万盛二期2*660MW超临界火电项目,完成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