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澳洲可再生能源项目筹建,国家能源局将编制2035、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纲要
(2017/12/04-2017/12/10)
国际新闻
1. 澳洲6GW可再生能源项目筹建 向印尼出口电力
(图片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一个由可再生能源企业组成的企业联合体计划在西澳大利亚州建一个亚洲可再生能源枢纽项目AREH为北部邻国印度尼西亚出口绿色电力。
据介绍,AREH是一个集成风电、太阳能发电设施的混合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6吉瓦,并且通过海底电力电缆向印尼输出电力,从而解决当前当前东南亚国家面临的几个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这个企业联合体包括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商CWP Energy Asia和InterContinental Energy以及风机制造商Vestas。CWP Energy Asia董事总经理Alexander Hewitt表示:“风能和太阳能的结合在各地区提供可靠且具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的潜力非常巨大。鉴于长距离传输能源的能力日益增强,该项目对印度尼西亚来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建议,不仅是为了提供能源,而且也是为了印尼发展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据悉,该项目将建在西澳大利亚州东皮尔巴拉地区(East Pilbara),预计将于2023年开始建设,到2029年全面投入运营,以满足印度尼西亚的能源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目标。东皮尔巴拉地区是与印度尼西亚接近,加上近期海底电缆技术的进步,预计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初始成本约为100亿美元,项目的后续阶段可能会开始向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出口绿色电力。
2. 以色列加强与欧盟能源合作
以色列国家基础设施、能源和水资源部12月5日宣布,以色列、塞浦路斯、希腊和意大利四国能源部长于当日在塞浦路斯签署了关于铺设以色列-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水下天然气管道的谅解备忘录。
在今年9月举行的南欧领导人峰会期间,上述四国部长发表联合声明,称该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长远战略性,符合以色列及欧盟相关国家在天然气能源上的共同利益。以色列能源部表示此次备忘录的签署“是促进水下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重大进展”。下一步,四国能源部长将再次会面,并讨论2018年签署最终协议的相关安排。
按计划,该水下管道将连接以色列的利维坦气田和塞浦路斯的阿芙罗狄蒂气田,管线线路将穿过希腊大陆、克里特岛和意大利的相关水域。管道建成后,每年预计能够输送120亿至1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该管道计划长达2100公里,耗资约为60亿美元,预计将在2025年前铺设完成。
3. 原油2018年价格重心将上移
近两个月,受到OPEC减产协议延长以及中东地缘政治扰动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上行,累计涨幅超过10%。目前OPEC大会落下帷幕,减产规模和时间尘埃落定,结果符合预期。
短期来看,油价在经历了两个月的上涨之后,有整理需求,且12月加息可能会对油价带来一定压力,但预计下跌空间不大。此外,虽然美国产量持续增加,但若OPEC严格执行减产协议,市场供给仍将收紧。预计2018年油价运行中枢较2017年将有望提升。
国内新闻
1. 国家能源局:研究编制2035、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纲要
12月6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党组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能源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工作任务与分工方案》(以下简称“《重点工作任务》”)。党组书记、局长努尔·白克力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各成员出席会议。
《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绿色低碳为战略方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以依法治理为基本方式,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必须按照“两步走”强国新战略部署,校正方位,校准坐标,研究编制2035、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纲要,描绘新时代能源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必须突出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着力增强能源供给保障和民生福祉,着力推进能源绿色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健全体制机制和法规体系,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任务》确定了98项具体任务,明确了每项具体工作的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2. 国开行与巴油签署50亿美元石油贸易融资协议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副行长蔡东与巴西石油公司(巴油)总裁帕伦特5日在里约热内卢巴油总部举行会谈,双方正式签署50亿美元石油贸易融资协议。
新华社6日消息,根据协议,在国开行融资支持下,巴油与中国联合石化公司将在未来10年锁定约5000万吨的原油贸易。在为中国市场提供稳定原油供应同时,国开行还将帮助巴油在华深度拓展业务,并为巴油稳定石油产量、服务巴西经济复苏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据介绍,该协议不仅是各参与方合作多赢的范例,更是开发性金融服务双边油气产能合作的典范。
巴油作为巴西最大的国有企业,业务覆盖巴西全国石油、天然气全产业链,是巴西国内石油勘探、开采和产品销售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在深海石油开采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国开行作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银行和中方对巴融资合作第一大行,自2009年以来已先后5次与巴油开展了大额融资合作,累计承诺贷款280亿美元,助力支持了双方在石油区块、石油贸易、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3. 环保部发特急函:煤改气(电)未完工的继续沿用燃煤取暖
环保部于12月4日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山东省济南、淄博、聊城、德州、滨州、济宁、菏泽,河南省郑州、新乡、鹤壁、安阳、焦作、濮阳和开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述“2+26”传输通道城市皆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气代煤行动。此外,不在“2+26”城市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其他地级市也都在实施煤改气行动,不少城市也将该城部分地区划为“禁煤区”。
4. 新疆玛湖发现世界最大砾岩油田
12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消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日前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中心区发现了10亿吨级玛湖砾岩大油区,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砾岩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10余年持续攻关,我们丰富发展了陆相生油与砾岩沉积学理论,集成创新了砾岩高效勘探技术,跳出断裂带发现了10亿吨级玛湖大油区。”新疆油田公司总地质师支东明表示。
玛湖大油田的原油含有稀缺的环烷基组分,是炼制国内独有的航空大功率煤油、超低温润滑油等高端石化产品不可替代的主要原料。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唐勇介绍,截至目前,玛湖大油区已累计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5.2亿吨。经过调研比较,世界范围内较大的砾岩油田,如美国赫姆洛克油田、巴西卡莫普利斯油田,储量规模都比玛湖砾岩油田小。玛湖油区的储量规模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克拉玛依油田,而且随着勘探的逐步深入和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该区域将具备更大的潜力。
(主要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国际能源网、国际石油网、中国能源网、国家能源局、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