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1 对华光伏“双反”欧盟须寻求解决方案
欧盟宣布对华光伏“双反”(来源:和讯网)
当地时间6月5日,欧盟宣布将自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目前,中方已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
不同的经济学家、学者及政治人物对此拥有不同的看法。
英国前首先布莱尔表示,在欧中贸易争端上,欧盟须寻求解决方案。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领导下,世界贸易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中欧之间光伏、红酒等领域的贸易摩擦,其实也比较常见,贸易争端即使在非常友好的两个国家也时常发生。在他出任英国首相期间,英国和美国之间也出现过贸易争端。
国内的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位学者认为,一旦爆发贸易战,“最大的输家肯定是欧洲的企业和消费者”。
对于与中国的贸易争端,欧盟内部的意见存在巨大分歧。例如,在十分棘手的光伏产品问题上,欧盟的光伏产品制造商希望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提高关税,而这些设备的安装企业则担心此举会导致他们的业务受损。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高路易表示:“贸易争端没有赢家。”
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对于有媒体提出,欧委会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又不顾超过半数成员国的反对而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行为有造成欧盟内部分裂之嫌时表示,欧委会是在行使维护欧盟内部利益的权力。但他同时也表示愿意继续对话和磋商。
而即将出任美国贸易代表的迈克-弗罗曼6日在美参议院提名听证会上表示,美国、中国和欧盟已就达成一项“全球性”协议以解决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进行初步协商。他支持达成这项协议,因为当前争端对多晶硅生产商、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和安装商均构成危害。
2 关注国际能源格局新变化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东地区一直被喻为世界“油库”。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中东国家以其巨大的石油藏量和产量在全球能源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能源价格变化发挥着重要影响。
随着页岩油气、油砂油等非常规化石能源资源开发的加速,世界能源格局在今后10年到20年间或将发生重大变化,南北美洲国家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地位将逐渐上升,世界能源供应渠道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局面。
得益于页岩油气技术革命的成功,美国本土的油气产量正在快速提升。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最快到2017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将超过沙特排名世界第一。据美国的预测,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到2030年左右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同处北美大陆的加拿大油砂矿藏十分丰富,占世界可开采量的80%左右。随着油砂油开发技术的进步,今后20年加拿大的石油产量将以每年2.4%的速度增加。
不仅如此,中美和南美洲国家的油气产量也有望继续提升。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都拥有巨量的页岩油气矿藏,开发潜力巨大。巴西的海洋石油开采正取得长足进步,预计该国石油产量每年将保持4.9%的增速,到2030年将成为世界第六大产油国。南美洲传统的石油强国委内瑞拉仍保持着旺盛的生产能力。
总之,受益于资源蕴藏丰富的天然优势以及开采技术的发展进步,美洲地区将逐渐成为世界油气生产的另一个中心,并大有超过中东地区的势头。这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对于未来世界经济以及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
首先,世界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应该有助于稳定国际油气价格。
其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对于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在产业转移方面将体现得尤其明显。
由此可见,如果新兴市场国家在今后一二十年内不能抓紧时机锐意改革,不能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那么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给这些国家带来的可能不是“喜大于忧”而是“忧大于喜”的局面。
3 上周美国原油产量16年来首次超过进口量
据美国政府的统计数据报道,美国的原油产量在5月31日结束的一周里16年来首次超过了原油进口量。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平均日产量高出进口量3.2万桶。
据媒体报告,自1997年1月以来,美国的原油产量一直低于国际购买量。导致美国原油产量首次超过进口量的主要原因是包括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EIA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油气产量的增加帮助美国满足了国内88%的能源需求,这个比例是1986年4月以来最高的。
国内新闻
1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运
红沿河核电站(来源:中国广播网)
东北首个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于6日投入商业运行,该机组每天发电量达2400万千瓦时,可满足大连市1/4的电力需求。红沿河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
红沿河核电站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大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股比45%∶45%∶10%共同投资建设,采用的是中国广核集团自主设计的改进型压水堆技术CPR1000。由一重集团大连基地制造的红沿河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我国首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建造的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2 国内油价再度下调
国家发改委6日宣布,自7日零时起汽柴油每吨分别降低95元和90元。这是国家发改委按照定价新机制对国内汽柴油价格进行例行调整,也是直到最后一天才做出调整与否以及调价幅度的政策。近几轮的调价实践说明,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可有效地抑制投机,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联系更加紧密。由于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幅度较小,对国内汽柴批发市场影响有限。下一轮调价窗口将于6月下旬开启,国内成品油市场如何变化仍要看国际市场的“脸色”。
国家发改委6日下午宣布,自7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零售价格,其中汽油每吨下调95元,柴油每吨下调90元。折合到全国平均价,相当于90#汽油每升降0.07元,0#柴油每升降0.08元。
这是5月23日成品油调价搁浅之后的例行调整,其调价幅度与十年以来最小调价幅度基本持平。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运行将近两个月来,按照10个工作日一调的周期,油价已经经过了多次调整:4月11日第一轮搁浅未作调整,4月25日第二轮大幅降价,5月10日第三轮则小幅上涨,5月23日,调价再度搁浅。
本轮成品油调价兑现之后,下一轮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将于6月下旬开启。由于当前国际油价缺乏明确信号指引,下一轮调价周期,国内成品油市场如何变化仍要看国际市场的“脸色”。
3 大连石化事故又起
大连石化爆炸抢救现场(来源:新华网)
6月2日,消防人员在爆炸事故现场灭火。当日14时20分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先后有两个装有残留柴油的油罐爆炸。目前,大连消防已出动几十辆消防车全力灭火,到16时,明火已全部被扑灭,现场仍有浓烟不断冒出。截至记者发稿时,已造成至少2人失踪、2人受伤,目前伤员已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发生在6月2日的事故是油渣罐发生爆炸,爆炸的两个油罐,装有残留柴油。联系到2010年来发生的石油输油管道爆炸导致漏油事件、厂区起火、爆炸起火等事故,据不完全统计,中石油在大连可谓灾患不断:4年6起,其中在2010年发生3起,2011年发生2起,2013年1起。
事故之后,虽有责任人被问责,企业也有所谓的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除等运动式的管理措施,但中石油在大连事故仍然频发,个中原因,值得追溯。
6月2日14时20分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失踪,2人重伤。到18时,来自医院方面的消息说,受伤的2人生命垂危。
在现场,经过300多消防官兵的奋力扑救,到16时30分许大火已被扑灭。
4 中国与墨西哥原油多领域合作将启动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墨西哥,同墨西哥总统涅托会谈,中墨关系由“战略伙伴”关系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在此次会谈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莫过于双方关于原油方面的合作——墨西哥将向中国出口原油。
中墨今后的合作将不仅仅局限于原油进口,还将拓展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服务、设备进口等领域。同时,受墨西哥能源改革进程的影响,中墨之间的合作尚存一定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就已与中石化签署了两年期的供油协议,每天将有至少3万桶墨西哥原油出口中国。也就是说,墨西哥对华原油出口将由目前每月5万桶猛增到每天3万桶,实现了几何级数的跨越。
早在2006年前后,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就开始进入墨西哥的能源领域,签订服务合同,并引进设备。
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七大原油生产国,受地缘政治的影响,80%的原油都输往美国。但美国由于页岩气革命在过去5年之中减少了1.3亿吨的石油进口,自身的消费也减少了1亿吨。所以寻找新的大买家,相信是促使墨西哥选择加强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因素。
当然,中墨之间的合作也尚存一些不确定的因素。2008年,以对能源领域实施高度国家垄断而闻名的墨西哥开始了更开放和更市场化的能源改革。目前,墨西哥新政府已经启动了新一轮能源改革,但仍需议会的审议通过。
(主要新闻来源:新华网、凤凰网、和讯网、人民网、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