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市场化:想说爱你不容易
(图片来源:新浪网)
本周油价创了又一个新高,在油价不断刷新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在被一步步的拖累,美国,欧洲,日本甚至印度都出现了较大的经济下滑风险;各国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追逐也愈演愈烈,中国很可能在伊拉克的油气资源竞标中被排除出局。与此同时,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国内电煤供需形势愈发严峻,在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如何理顺电力与煤炭的关系则显得十分引人注目。
油价再创新高,中国无缘伊拉克石油
国际油价突破145美元/桶。
国际油价突破145美元/桶这一新的历史关口。这一价位距
中俄能源公司或被伊拉克石油部拒之门外。
而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俄能源公司却可能被美国插足的伊拉克石油部拒之门外。虽然美国从不承认是为了石油而发动战争,但这个目的昭然若揭,现在正是美国分享伊战果实的时候,以此制衡对手的做法不难理解。
美国:先占先得。美国政府一直将反恐、民主标榜为入侵伊拉克的理由,这些说法在5年间饱受质疑。“石油战争”的另一铁证是,美国以伊拉克石油部缺乏人手为由,自2005年起便插足伊新石油法的制定,如今伊石油部中多名高参都是美国的政府顾问,美国国际开发署甚至聘用了一家华盛顿的咨询公司“帮助”伊拉克石油部起草石油法。
去年2月该法草案颁布后却由于被指“卖国”在伊拉克国内引发激烈争议,至今仍被搁置在国会待批。按照新石油法,未来数十年里,伊拉克已探明油田的2/3将被美英等外国石油公司控制。
《纽约时报》两周前报道称: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BP、道达尔五家石油公司将通过非竞争方式与伊政府签署短期技术服务合同。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坦言,美国政府安插在伊石油部的顾问对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拉克:举棋不定。伊拉克原油储量估计超过3500亿桶,目前位居世界第三,却因欠开发而位列十大产油国之外。目前伊拉克日产油量约为250万桶,而伊石油部希望通过外国公司提供的技术服务使日产油量提高,在2013年达到450万桶/天。
此次伊对外招标的油气田别是巴士拉省的鲁迈拉油田、祖拜尔油田与西古尔纳油田,基尔库克省的基尔库克油田与巴伊哈桑油田以及米桑省的米桑油田,以及安巴尔省阿卡斯气田和迪亚拉省曼苏里耶气田。伊政府希望通过签署短期合同,尽快提高日产量,增加国家收入。在
伊政府发言人达巴格同日表示,伊拉克石油决策没有美国的影响,不会对任何企业有特殊待遇。实际上,伊拉克民众一直对欧美石油公司耿耿于怀,从1927年在北部基尔库克首次发现油气起,伊石油业便被英、美、法等外国公司垄断,直到上世纪70年代石油业成功国有化后,伊拉克才拥有了本国石油的主导权,但5年前美军对伊发动战争后,伊拉克石油工业再次低迷。
中国:静候时机。此次入围公开招标资格的41家公司中,西方石油公司占据23家,其中美国独占7家,英国3家;此外,中国和日本各有四家,印度、印尼、马来西亚、韩国、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和越南各占一家。中国的4家公司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据《纽约时报》透露,伊石油部将内定规则:与前萨达姆政权关系较好的石油公司与合同无缘。而中俄都曾在伊战前反对美国对伊制裁。俄能源巨头卢克公司曾在萨达姆掌权时签下采油大单,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合同取消;中国4家入围企业中,中石油是唯一有记录可查的曾涉足伊石油开发的公司。1997年6月,中石油与伊政府签署了开采艾哈代布油田的协议。但随后由于伊政治环境变化,协议中断。
美国不能带给伊拉克一切,伊拉克也需要其他国家,也许中国能在伊第二轮石油招标中中标;即便短期内无法参与开发伊拉克石油,也无损中国利益,因为中国可在原油储量世界第二的伊朗采油,这是美国公司望尘莫及的;伊局势尚不稳定,把参与采油的时机放得长远些,中国投入产出比可能会更加划算。
油价走高影响全球经济,世界经济或撞上能源天花板
高油价已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油价上涨,以石油为原料或燃料的航空、汽车运输、石油化工等行业最先受到影响,这些行业又会把压力转移给下游行业,其他行业也会随之产生物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造成全球性通胀的原因很多,但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是一个最为主要的因素。
美国经济通胀压力加大。
正是由于通胀风险急剧上升,美联储
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美国经济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美联储5月份的预测报告已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下调至0.3%到1.2%,远低于1月份预测的1.3%到2.0%。美国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隆斯基认为,考虑到通胀上升、住房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政府经济刺激方案效用逐步消退,今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欧洲经济追随美国下滑。7月3日保尔森表示,有迹象显示欧洲经济正在追随美国经济下滑,欧洲的金融机构没有筹集足够多的资本来弥补损失。当日,保尔森在伦敦研究机构Chatham House发表讲话,再次呼吁银行继续充实资本规模,确保可用信贷。
保尔森在演讲中称,他希望金融机构能解除杠杆头寸,披露亏情况并筹集更多资本,在支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许多企业已经采取了行动,自从8月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大范围的信贷吃紧后,全球企业总共筹集了3380亿美元资金。不过,虽然美国金融机构已筹集了足够多的资本,弥补了95%的亏损,但是欧洲的企业目前所筹资本只够覆盖56%的亏损。
保尔森表示,将花更多时间来解决金融市场问题,目前某些资产类别及行业仍可能面临资产重估风险。他指出,英国和欧洲的经济都出现了放缓迹象,但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持续增长应会对全球经济有所提振。保尔森表示,有观点认为一些金融机构因为规模非常庞大所以不会发生问题,他本人对这种想法感到担心。
日本经济当前状况严峻。高油价给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日本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分析人士认为,自2002年2月开始的日本战后最长经济增长期因此面临中断的风险。
日本政府在6月公布的月度经济报告中,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基调判断不仅沿用了4月份和5月份“景气恢复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的说法,还追加了“部分趋弱的动向开始显现”的表述。报告对出口、生产、企业收益等3个与企业相关的数据均作了下调,表明以企业部门为主的不景气动向比较明显。
日本央行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等多家民间研究机构预测,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将出现负增长。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也非常严峻,预计日本2008财年经济增长率为1.5%,远远低于日本政府预计的2%。
印度高增长态势难维持。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是造成印度通胀迅速恶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些印度经济学家认为,国际油价高涨导致印度石油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在内的一些国有企业都面临着7月份没有现金支付进口原油费用的困难局面。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印度油价上涨带来的新一轮物价全面上涨才刚刚开始。由于通胀严重,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银行又不断加息,印度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高企的通胀率也造成印度百姓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减弱,企业运营陷入困境。印度工商联合会
近期美国经济减速也使得带动印度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遭受重创。印度舆论认为,一方面美国经济减速导致印度信息技术外包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美元持续贬值也对印度接包方的利润增长产生了长期负面影响。
在印度经济面临考验的同时,前两年高度繁荣的印度股市也雄风不再,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30%左右。印度证券分析师帕里克说,由于目前印度经济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他预期印度股市的颓势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世界经济撞上能源天花板。
从本质上讲,高油价是供求失衡的结果。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过去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每年都超过4%,形成了过去30年世界经济最长的一轮经济扩张周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能源消耗速度超过了能源供给。这种供求关系的改变,就是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基本面。
同时,国际金融体系的固有弊端也对高油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从那时起,世界进入了“自由印钞时代”,埋下了货币信用无限扩张的隐患。当石油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局面时,美国就会印刷更多的美元用于购买石油,由于石油的供给速度永远也赶不上美元的印刷速度,因此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就会飙涨,进而带动天然气、煤炭价格大幅上涨。
如果以上论述成立,世界经济的前景显然是灰暗的。当前国际市场上出现的油价、粮价暴涨,通货膨胀等现象,从根源上说,都是以石油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资源满足不了人类发展的需要造成的。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已经撞上了能源天花板,除非有新技术、新能源的大范围开发和利用,否则,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
按照马尔萨斯的理论,当资源供给赶不上人口增长时,就会出现罪恶(战争、瘟疫、饥饿等)消灭人口,直到经济重新达到平衡。人类历史的多数时期,正是在这种怪圈中往复循环。当前世界面临的能源困境与马尔萨斯怪圈类似,如果人类拿不出办法突破能源瓶颈,就只能通过衰退甚至战争来消灭刚性需求。
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开始第四次以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摆脱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煤电市场化:想说爱你不容易
煤电两大产业苦乐不均。从2007开始,受国内需求强力拉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动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涨势不减,节节攀升,煤炭重回卖方市场。连续上涨的煤价,对电力、焦化等下游产业形成重压。特别是电煤、焦煤等煤种,在局部区域、局部时段内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节节攀升的煤价,给电力、焦化等下游产业带来了较大压力。
以山西省为例,2008年一季度全省20个重点监控电厂有17个亏损,亏损面达到85%,大部分电厂库存日趋减少,新一轮的缺煤停机一触即发。电厂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占发电成本70%的电煤大涨,而上网电价却分文未调。山西电厂标煤价格2007年比2006年上涨了62.67元1吨,2008年一季度每吨比上年同期又涨了104.44元,电煤涨幅加起来超过了56%。
煤价飞速上涨,而上网电价未调,使得发电企业“两头受堵”:煤价不停上涨,上网电价不动,燃料上涨的压力并未顺利向下传导,致使电厂亏损。另一方面,受电煤上涨所累,投资者对于电力行业信心不足,电力企业融资能力很弱,资本市场一直低迷。发电企业早已不堪重负。
电价调整难解矛盾。针对这一矛盾,
根据这一比率换算,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每度将提高0.015元到0.02元之间。“这个幅度基本落在预期的下限,对发电企业扭亏的作用不大。”华能集团公司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