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90家大煤企亏损
(图片来源:国际煤炭网)
依然高企的煤炭库存,促使环渤海动力煤价连续第13周下跌,煤炭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统计数据显示,受销售低迷、价格连降影响,已发布业绩预告的煤炭上市公司六成以上预计上半年亏损,而这只是上半年90家大型煤炭企业陷入亏损泥淖的冰山一角。
相比煤价下行的压力,部分煤企的资金链状况着实让银行更加揪心,因为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让企业突然“死掉”。此前山西振富能源集团被曝光的矿产信托问题,更是将往日风光无限的“煤老板”们再一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上半年中国煤炭经济下行的五大主要体现
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明显,煤炭经济下行的趋势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煤炭需求大幅度回落。据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19.7亿吨,同比增长2.8%,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四个主要的耗煤行业,电力行业耗煤9.9亿吨,同比增长2.7%,增幅回落9.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耗煤3亿吨,同比增长2%,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建材行业耗煤约2.5亿吨,同比增长4.2%,增幅回落5.3个百分点;化工行业耗煤0.95亿吨,同比增长7.1%,增幅上升0.9个百分点。煤炭供应的能力大幅度增加。
其二,煤炭采选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元,年均25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5倍。2011年投资4897亿元,今年上半年投资2103亿元,同比增长23.1%,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
其三,煤炭产量继续增长。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9.1亿吨,同比增长5.6%。山西、内蒙、陕西三省区上半年煤炭产量分别完成4.64亿吨、5.17亿吨和2.1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9%、14.8%和10.5%。但6月份全国煤炭产量3.2亿吨,仅增长1.6%,增幅出现了明显回落。
其四,煤炭运量已出现下降。监测数据显示:1-6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煤炭11.66亿吨,同比增长4.5%;由于存煤接近饱和、主要用户停限装,其中6月份铁路发送煤炭1.76亿吨,同比下降5.5%,环比下降11%。电煤发运1.25亿吨,下降6.6%。上半年累计完成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从主要运煤线路看,上半年大秦线完成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候月线完成8778万吨,同比下降1.8%。
主要港口上半年发运煤炭3.12亿吨,同比下降4.1%。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4-6月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降幅不断扩大,三个月的降幅分别是,-1.1%、-7.7%、-19.7%。
其五,煤炭进口快速增长。上半年,国际市场煤炭价格总体呈现下降态势,7月20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60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为88美元/吨,比今年内价格高点下降了30美元/吨;由此造成了进口大量增加,今年上半年煤炭进口大约1.4亿吨,同比增长65.9%.炼焦煤方面,澳大利亚中挥发份炼焦煤进口到青岛和日照港区,7月26日到岸价为172美元/吨,比年内高点下降了大约40美元/吨。今年上半年煤炭进口13985万吨,同比增长65.9%;同期煤炭出口577万吨,同比下降34.1%;上半年净进口13408万吨,同比增加5854万吨,增长77.5%。6月份当月进口煤炭2719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58.5%。
全社会煤炭库存急剧上升。全国煤炭库存大幅增加,并快速从用户、中转地、向煤炭企业蔓延。其中,煤矿、重点发电企业及主要港口存煤在环比和同比方面均有较大增幅。
其他要闻
油价8月上调成定局,加油站降价优惠幅度收窄。距离7月11日国内油价下调不足一月,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支撑下,国际油价一路上涨。三地原油变化率正向破四,再度释放出油价上调信号。专家预计,按照目前趋势,在8月10日左右,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度打开,预计上调幅度在300元/吨-400元/吨。
油价上调预期的出现,让敏感的油品贸易商们兴奋不已。在国际油价反弹、国内油价上调预期升温的影响下,自7月下旬开始贸易商就集中补库,主营销售单位也借机向上推价,汽柴油批发价被连续推高。目前补库高峰已基本完成,柴油批发价格在不少地区已逼近最高零售限价。
钢铁上半年实亏13亿,20家钢企难还贷款遭银行起诉。中钢协会长朱继民在7月30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上称,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23.85亿元,同比大减95.81%。据内部测算,扣除投资收益,钢铁主业上半年实际亏损达13亿元。
国内钢铁平均价格在上周每吨继续下滑180元,市场低迷销售情况非常不乐观,原本艰难度日的国内钢铁企业开始通过检修等方式控制并减少产量,一些民营钢厂甚至已经开始停产,全行业亏损加剧带来的大面积停产潮已经“一触即发”。
20家左右的钢贸企业因为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被上海民生、光大等银行集中告上法庭。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同期全国贷款总额54万亿元。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其中,上海钢贸行业向银行融资达1600亿元。
电力崩溃给印度敲警钟。继7月30日印度北方电网大停电之后,31日再次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分析人士称,印度发生史上最严重的大停电是一记“警钟”,提醒人们勉强运转的电力系统已经跟不上印度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印度产业联合会会长钱德拉吉特·班纳吉说:“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之一。”“我们的基础设施条件必须要跟上国家的雄心壮志,这至关重要。”
电网崩溃导致印度29个邦中的20个发生大面积停电,造成火车站、机场、医院和公路陷入一片混乱。
停电在印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个国家在用电高峰时期的电力缺口约达12%。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几亿印度人甚至完全无电可用。
专家指出,下一步是要规范供电部门的财政,遏制普遍存在的偷电现象,并升级陈旧的输电网络,允许电力企业提价。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印度必须增加热电厂的煤炭供应量,投资开发新的供电渠道,以满足国内12亿人的用电需求。
从煤炭方面来说,主要供应商——国有的印度煤炭公司——因为技术落后和迟迟达不到环保标准一直无法实现生产目标。2011年至2012年,印度煤炭公司的产量同比只增加了450万吨。公司预计,若要满足2012-2013财年的燃料供给量,产量还需要增加6400万吨。显然,在当前的环境下,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虽然印度一直在扩容发电站以满足其用电需求,但因为燃料短缺,一些发电站处于闲置状态。
德国能源巨头在阿尔及利亚再获油气发现。据外媒日前报道,德国能源巨头意昂公司表示,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onatrach)合作,在阿尔及利亚获得了新石油和天然气发现。
意昂在一份声明中说,两公司是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大沙漠东部的Rhourde Yacoub地区获得的这些油气储量。Rhourde Yacoub地区距离哈西迈斯欧德大约250公里。
意昂负责阿尔及利亚油气勘探和生产活动的主管休伯特表示:“我们很高兴在阿尔及利亚又获得了油气发现。随后,公司将进入钻井阶段,未来两年里,将钻取几口新井来评估这些油气发现的范围。”
日本40家跨行企业纷纷涌入光伏行业。日本的企业正在争相开展发电业务,不少上市企业,其中包括便利店连锁企业罗森和近畿日本铁道在内的约40家跨行业企业,将把发电相关业务增加到公司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内。由于今年7月日本将开始实施电力公司以固定价格全量收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发电力的制度,所以和发电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行业企业也在争相涌入这一领域。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为建设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而修改公司章程的企业。京瓷公司已与IHI等公司展开合作,最快将于7月在日本的鹿儿岛市内建设拥有7万千瓦发电能力的大型光伏发电站。投资总额约250亿日元,计划铺设约29万块太阳能电池面板。
另外,近畿日本铁道也开始涉足大型光伏发电站建设,该公司最快将于2013年度在日本三重县沿线的空置土地上建设发电能力为2万千瓦级的发电站。作为最有潜力的新业务,近铁一直在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三井化学和三泽房屋公司也显示出进军风力发电的兴趣。前者将投资建设5万千瓦级的大型光伏发电站,后者则则将在已建成的别墅和公寓的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向电力公司售电也在考虑之中。独立资产管理公司SparxGroup看好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价值而修改公司章程,在机构投资者的要求下,将考虑建立专门面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电基金。
就可再生能源全量收购制度,4月下旬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专家委员会暂定了电力收购价格。光伏发电为每千瓦42日元(约合人民币3.35元),风力发电为每千瓦23.1~57.75日元。目前该专家委员会正在征集各方意见,准备在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后做出最终决定。由于到目前为止收购价格尚不明朗,售电是否具有盈利性还有待验证,所以目前对投资发电领域持观望态度的企业也很多。
结束语
最近我国各类能源价格走势不一,石油的涨势与煤炭、钢铁的跌势形成鲜明对比,引导消费者在能源消费方面做出选择。我国库存过多的煤炭,在极度电荒的印度却存在大量的供应缺口,也应该引起国际能源贸易部门的重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进军,也提醒我国关注国际能源局势,着眼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长远发展,提高新能源开发和技术创新意识,在国际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新闻来源:国家能源局、新华网、中国能源网、国际能源网、国际新能源网、国际燃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