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环保署欲撤销气候变化危害认定,我国两部门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2025/08/04—2025/08/10)
作者:张淑欣(编写)
国际能源新闻
1. 美环保署欲撤销气候变化危害认定
美国环境保护署近日公布一项提案,拟撤销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危害公众健康和福祉的关键科学认定。该认定被视为美国政府监管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电动车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基础。环保署在声明中指出,2009年的认定已带来逾1万亿美元的监管成本,撤销后预计每年可节省540亿美元。声明称,若提案最终通过,将废除所有针对机动车及其发动机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从而恢复消费者购车选择权,降低运输成本,并减轻家庭负担。环保署署长表示,这项提案旨在结束美国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16年来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然而,批评者认为,一旦撤销该认定,不仅将废除现有针对汽车、工厂和发电厂等排放源的限制措施,也将削弱联邦政府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带来深远影响。
工业排放设备(图片来源:央视网)
2. 欧盟向塞尔维亚援助2.4亿欧元用于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欧盟批准从入盟前基金中向塞尔维亚提供2.4亿欧元无偿援助,用于支持总额达3.252亿欧元的“环境与能源多年期行动计划”。其余资金由塞尔维亚提供。该计划涵盖 2024 年至 2027 年的规划年限,将于 2025 年至 2032 年实施。
根据双方签署的融资协议,这笔资金将重点投入废物与废水管理及水务工程(1.419亿欧元)、提升空气质量与能源效率(1.4亿欧元),并提供技术支持(4330万欧元)。该机制将由国家机构以间接管理模式运行,与欧盟成员国在凝聚力和区域发展基金框架下开展项目的方式一致。资金分配计划显示,2024至2027年分别预留了4490万、1.08亿、7680万和9550万欧元。欧洲一体化部表示,此协议是欧盟加入过程中的另一种支持形式。
3. 印度首个“印度制造”氢能工厂为该国树立新标杆
近日,印度迪恩达亚尔港务局(DPA)在古吉拉特邦坎德拉港启用了首个“印度制造”绿色氢能工厂,这是该国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历史性举措。该工厂发电量达 1 兆瓦,成为印度海上脱碳和绿色能源应用的重要里程碑。该工厂仅用四个月便建成,是计划中 10 兆瓦绿色氢能设施的第一阶段,体现了印度对可持续及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重视。项目所用电解器为印度本土制造,是“印度制造”运动的重要成果。
工厂初期将为港口的11辆公交车及路灯供应绿色氢气。未来,DPA计划将其应用扩展至所有港口运营车辆、拖船和船舶,以显著降低港口碳排放,为印度其他港口树立标杆。该项目预计本财年末新增5兆瓦产能,整个10兆瓦设施将于下一财年中期全面投运,届时年产能可达约140公吨。DPA称,该项目是海上脱碳的关键一步,巩固了印度在可持续港口运营的全球地位,并将绿色氢能这一“未来燃料”的应用推向新高度。
国内能源新闻
1. 两部门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公布。《规则》旨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强电力市场计量结算管理。《规则》的出台标志着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础,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规则为主干,信息披露、市场注册、计量结算为支撑的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构建完成。这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奠定了坚实规则基础。
为加强计量业务管理,《规则》要求,市场经营主体应具备独立计量条件,计量装置应满足最小结算单元要求并安装在产权分界点,计量数据要满足结算最小时段和周期要求。围绕规范结算业务管理,《规则》明确了市场经营主体、电力交易机构、电力调度机构、电网企业等各类市场成员结算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了结算准备、结算依据和电费账单编制与发布、电费收付、追退补和清算等结算全业务流程和时限要求;统一了度量单位和结算科目式样;统一了结算周期,即原则上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采用“日清月结”的结算模式。
2. 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试运成功
8月6日,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 (2×660MW) 1号火电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试运期间,机组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平均负荷率达到90%。这标志着搭载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1号机组已完全具备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条件。
作为项目核心创新点,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设计发电标煤耗低至284.01克/千瓦时,较其他传统同类型火焰燃煤机组每度电可节约标煤20克,每年可节约标煤12万吨,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此外,项目还采用煤层气点火技术,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66吨;厂内燃煤运输环节引入纯电动车队,实现运输环节零碳排放。据悉,该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年发电量约60亿千瓦时,产值约20亿元,预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0余万吨,相当于植树200万棵。
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图(图片来源:新华网)
3. 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一是明确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原则上不再下放定价权限。二是明确实行统一定价模式,由“一线一价”、“一企一价”向分区定价或全省统一价格过渡,实现与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有效衔接,助力形成“全国一张网”。三是明确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核定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并对相关定价参数作了规定。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加强省内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管理。一是要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省内天然气管道规划,优化管道布局,减少运输层级,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要求加强投资项目审核把关,严格控制增设不必要中间环节、不利于资源有效利用的项目,促进集中整合经营,提高管网运行效率。此外,《指导意见》还对压减供气环节降低供气成本、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开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主要新闻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国际能源网、中国能源网、国家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