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结构图
(图片来源:中国传动网)
持续的寒流考验着我国能源供给,特别是电力供给的安全,国家电网作为两大电网公司之一,在电网建设上加快了步伐,该公司智能电网的建设将给电力输送供应提供保障;能源需求的旺盛同样面临减排的压力,欧洲诸国欲“强推”碳关税,被认为是新一轮的贸易保护,颇受争议;由于受到美元走强、天气转暖抑制取暖油需求、美国原油库存增加和经济数据不佳等因素影响,本周原油价格不断下挫。
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步伐,带动产业链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14日,在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以公司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将来十年坚强电网建设规划目标,规划提出,以特高压电网多条线路开工、智能电网标准颁布、扩大电网智能化试点为重点,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将加快建设我国坚强智能电网。
制定和推广统一的智能电网标准也是国家电网2010年的重点。规划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各环节以及通信信息平台的标准体系,并要推动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接受端,东北、西北电网为输送端,连接全国各大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坚强电网结构。届时,特高压及跨区电网的输送能力超过4亿千瓦,可满足全国各个电力负荷中心的用电需求。
随着中国2010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的加快,国家电网即将发布的部分智能电网标准和研究框架,备受设备制造厂商关注。
智能电网商机涌现,西门子抢占中国市场。西门子作为能源业务服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积极参与中国建设智能电网的合作,抢占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潜在市场份额,其目标是智能电网业务每年增长7%。
西门子能源业务领域输电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哈格博士表示:“智能电网”是实现节能减排理想的关键,新技术的引进和智能电网的实现将把中国带入电力的“新纪元”。
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智能电网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标准制定、设备研制和试点建设、智能电表推广应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据悉,国家电网2010年将在全国主要重点城市全面推开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14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国家电网2010年要密切跟踪电动车发展趋势,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已经开始低调地将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战略重点,今年更是将在全国大规模布点。
据了解,国家电网自从2009年下半年起便紧密跟踪电动汽车发展趋势,2010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明确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目标、选址原则、供电方式、计量计费方式。国家电网计划2010年在全国27个城市开建电动车充电站。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在上海、天津和西安等城市建设电动车充电站试点,天津将在年内再建5座充电站。据了解,每个充电站投资约在200万~300万元,设有4个充电装置,同时可为4辆电动汽车充电。比如以电动公交车为例,最快15分钟就可充满电。
不仅电网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充电站,意欲取代石油巨头而成为国内的能源新霸主。而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都启动起来,欲发掘这一“金矿”。而政府主管部门也推波助澜,正筹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优惠。
据了解,中国财政部和工信部酝酿于今年推出3项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政策:私人购车优惠短期内或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和深圳5个城市进行试点;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最迟将于3月份正式对外公布,规划将明确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业的各阶段及各环节发展目标,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5项配套扶持措施也在筹划中;政府还将明确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
国内智能电网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而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余热仍未散尽,新一轮的辩论焦点转移到了环境与贸易关系上。
国际“热议”环境与贸易关系,欧洲诸国欲“强推”碳关税
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气候变化谈判的一个焦点,南北双方对于贸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如何归咎,如何处理等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定论。而近期,由欧洲各国提出的“碳关税”问题引起了大量的“声音”,这些声音褒贬不一,而提出方对于碳关税的合理是否也难以“自圆其说”。
1月15至17日,欧盟召开2010年气候政策听证会。有媒体报道称,该听证会很可能采纳欧盟重要智囊机构提出的碳关税设想。而一旦欧盟决定启动碳关税,中国无疑将首当其冲。专家指出,中国很可能将因此面临着更多、更大和更多样化的贸易保护主义风险。而一旦实施,碳关税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利器。
法国总统萨科齐6日在曼恩-卢瓦尔省绍莱市表示,他将努力推动在欧盟边境征收碳关税,以免受到“环境倾销”的不利影响。
除法国外,美国也是积极推行碳关税的发达国家之一。美国国会众议院去年6月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今后对因拒绝减排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不过,在去年7月下旬举行的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非正式会议上,与会各国明确拒绝了法国有关碳关税的提议。德国代表认为,征收碳关税是一种新形式的“生态帝国主义”,此举将发出错误的信息。另外,瑞典、印度等许多国家批评碳关税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利益。
世界银行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对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为增加出口拉动就业,纷纷祭起贸易保护大旗,中国已深受其害。在很多专家看来,碳关税是以往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新变种,是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能力的新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