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能源问题是重要议题之一
(图片来源:新华网)
本月15-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能源问题是重要议题之一。11月16日,中美清洁能源圆桌会议召开;17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以很长篇幅谈到了推进清洁能源合作问题;同日,两国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清洁能源的政府及企业间合作协议。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清洁能源正在成为中美两国合作与博弈的新领域。近期天气持续恶化,部分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气价也明显上升,半个月之内批发价暴涨两成多,股市供气板块昨日全线飘红。而在天气因素之外,有关气价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令能源定价机制问题“热度”上升,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的涨价预期。
清洁能源:中美合作与博弈的新领域
中美清洁能源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11月16日,中美清洁能源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和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担任联合主席并共同主持会议。双方讨论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管理机制、优先领域项目合作等议题,并就有关事项达成共识。
双方同意成立中美清洁能源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对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下的研究活动及方向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委员会每年会晤一次,轮流在中美两国举行。双方同意成立高层联合顾问组,由来自双方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负责向中心提供建议。双方同意在未来5年期间由中美两国共同出资1.5亿美元,共同支持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和建筑节能等优先领域的联合研发。双方有关代表还就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和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具体合作进行了研讨。
合作:双方的共同选择。“美中应携手合作,使清洁能源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16日在中美清洁能源圆桌会议上呼吁说。也正是因为有共识,最近一年来两国在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提速。去年6月,签署《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今年7月,草签《关于中美两国加强在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方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启动;9月,召开第四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及第九届中美油气工业论坛;10月召开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奥巴马访华期间,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更为务实,合作项目也落实到了具体部门和企业,更具可操作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清洁能源有望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的亮点和经贸合作的增长点。
博弈:市场与技术交换。在18日举行的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签字仪式上,神华集团与GE能源集团签署了《关于设立气化技术合资公司的谅解备忘录》。这是此次签署的5个中美企业间合作协议中的一个。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按照美国商务部测算,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届时将达到5550亿美元。对于急于走出危机的美国来说,这块市场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相对于美国,中国关注的重点是清洁能源技术。一直以来,中方希望通过进口清洁能源设备和技术来平衡中美贸易,但是美国对华实施的高新技术出口管制,阻碍着合作的进展。 而根据此次通过的《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将建立中美能源合作项目——一种政府和产业间的伙伴关系,旨在加强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该项目将利用私营部门资源和专长,加快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
中美将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后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对于气候变化问题,双方决心根据各自国情采取重要减缓行动,并认识到两国在促成加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可持续成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双方将共同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在未来几周内为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而努力。
哥本哈根会议曙光初现。由于此前各方在减排目标上的巨大分歧,致使外界普遍认为将于下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谈判面临巨大的障碍。尤其是美国,被视为谈判的最大障碍。不过,奥巴马在北京的表态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新鲜。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行动中国项目主任侯艳丽表示:“中美领导人重申希望在哥本哈根达成一个强有力而全面的协议。我们认为,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是必须而且可实现的,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政治意愿和有力的行动将有助于该协议的实现。我们还有时间,今天的中美声明让我们更有信心,国际社会一定能够在哥本哈根取得一个成功的结果。”
WWF气候变化项目代理主管KeyaChatterjee表示:“哥本哈根还有不到三周的时间,好消息是,为了在哥本哈根的成功,两个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国宣布了一项共同的承诺。目前,美国参议院能源法案是最关键的缺失环节,如果我们能从美国参议院得到通过该法案的意愿,奥巴马政府就可以在哥本哈根提出提案,与其他各国的提案一同为最终的全球协议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也很高兴,中美将要在开发清洁能源方面展开合作,我们期待着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能够延续这样的合作精神。”
暴雪天气凸显需求缺口 能源资源价格"涨"声四起
暴雪天气凸显需求缺口天然气涨价在望。近期的暴雪天气使得全国多处天然气供应短缺,西安、武汉、重庆、宜昌、南京、扬州、杭州、日照等地纷纷启动应急预案。据悉,目前武汉市天然气日缺口已高达60万立方米,约为平日正常情况下气量的40%;南京市天然气日缺口达到40万立方米,相当于南京计划用量的40%。
中石油内部人士表示,与成品油、电力等相比,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这已经成为制约天然气行业实现大发展的一大“瓶颈”。至于具体的改革方案,有可能借鉴成品油改革的经验,采取“同步联动”机制。即“若上游涨价,下游也涨相应幅度”。而在过去的定价机制中,除西气东输(一线)合同中规定,天然气价格可以上下浮动10%之外,其他燃气供应合同并没有价格浮动机制,更不能同步联动。
专家担心:会不会引发新一轮通胀?天然气价改无疑令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信号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