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07/10]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全球&中国最新数据抢先看
作者:石秀庆 来源:ceep 日期:2016-07-11 访问量:

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全球&中国最新数据抢先看
(2016/07/04-2016/07/10)

 

国际新闻
1. 英国脱欧影响初现 能源企业处变不惊
  英国“脱欧”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常驻该国的大批外资银行害怕英欧“分手”导致英国失去欧洲的“金融防护”,纷纷着手将业务迁出英国,将员工调往法国、德国等地。与如临大敌的金融机构相比,在英开展业务的能源公司反而出奇的冷静,大多摆出了一副静观其变,不惧其乱的态度。
  BP:不变应万变 表现最淡定!
  路透社6月27日报道称,BP伦敦总部仍将有条不紊地继续运营,员工也不会被调离。BP 淡定看待脱欧的后续影响,称影响公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不确定性”是公司成长过程中的常态威胁,尊重英国大部分选民的决定。
  壳牌:英欧“两手抓”
  壳牌称将继续与英国政府合作,同时也不放过和欧盟合作的任何机会。目前,壳牌在英国的业务规模随着收购BG而进一步壮大,这必然使其无法放弃在英的努力,而且还将不断刷新存在感。
  EDF:加速英核电项目 
  与此同时,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希望在英国“脱欧”的过程中狠“捞”一笔,其中就包括在英投建核电项目的法国电力(EDF)。
  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隆日前表示,EDF在英开展的欣克利角项目(Hinkley Point)有利于法国和英国,应该加速展开。
  西门子:暂停风电新投资
  英国《卫报》6月28日报道称,西门子宣布,在英国与欧洲关系明朗之前,将不再新增对英国风电行业投资,但已有的投资项目不会受影响。
  除了西门子,英国海上风电最大单的投资商、正寻求IPO的丹麦东能源公司(Dong Energy)也肯定了英国政局态势明朗的重要性。

 

2. 卡塔尔国家银行:LNG供应过剩将持续至2020年
  卡塔尔国家银行(QNB)日前发布报告称,长期以来,液化天然气(LNG)因与原油价格挂钩,此前油价高企之时在全球范围启动了大量新建项目,预计这些项目的出产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涌入市场,由此带来的供应过剩情况将持续至2020年;此后,因未来需求持续增长而产出下降,LNG市场将逐渐恢复平衡。

 

3. 德国莱茵集团计划未来四年裁员2300人应对电价低迷
  北京时间7月7日晚,德国公用事业巨头莱茵集团(RWE)表示,计划未来四年在其常规发电业务部门裁员2300人,以应对历史性的电价低迷。
  由于可再生能源增长导致的电力供应过剩,莱茵集团常规发电业务今年一季度的运营盈利同比下降20%,至3.54亿欧元。该集团目前正在进行重组,将其可再生能源、电网和电力零售业务合并为一家名为Innogy的新公司,以吸引投资。

 

4. 印度力图弥补油气短板
  国际能源署最近预计印度今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在2040年前,印度将是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
  印度油气消费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印度《经济时报》7月3日报道称,预计2015-2016财年印度石化燃料消费将增长11%,为此,印度的炼化企业正在增加更多产能,铺设更多新管道,修建更多油储设施,建设更多加油和加气站。报道称,印度政府近期专门设立了碳氢化合物技术委员会,并将设立6个培训学院,力图未来10年培训超过1900万名油气行业的工作人员,以满足日益扩张的油气产业发展需求。
  而从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数据可以看出,印度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80%,天然气接近40%。拉奥表示,印度自身油气储量有限,弥补油气短板和摆脱对外依赖并不容易。为此,印度政府最近一段时期不断加大国内原油勘探、开采和冶炼,同时加大国外油气扩张步伐。

 

国内新闻
1. 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全球&中国最新数据抢先看
 

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图片来源:BP中国官网)


  7月7日,第65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文版)在北京发布。
  全球能源动态7大要点抢先看:
  (1)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保持低速增长,所有化石燃料的价格在所有地区均下跌。
  (2)石油仍是全球的主要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2.9%;2015年即期布伦特原油均价为52.39美元/桶,比2014年水平低了46.56美元/桶;全球石油产量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全球石油消费增速;2015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增长了300万桶/日(+5.2%),录得1993年以来最大增幅。 
  (3)2015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增加了1.7%;天然气生产增长2.2%;全球天然气贸易在2015年开始反弹,增长3.3%。
  (4)2015年煤炭消费的增长率创历史新低;煤炭产量降低4%;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降至29.2%。
  (5)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中占比达6.7%;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2.8%,高于十年前的0.8%。风能仍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大来源(占比52.2%),德国录得最大增量(+53.4%)。太阳能发电增长32.6%,中国超越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太阳能发电国。全球生物燃料产量仅增长 0.9%。
  (6)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1.3%,几乎所有增长都来自中国(+28.9%)。全球水力发电量增长1%,低于其十年均值3%。
  (7)2015年来自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仅增长了 0.1%,除2009年经济衰退时期外,这是其1992年以来最低增速。
  最值得关注的5大中国要点:
  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且正经历结构转型,但是中国仍保持其作为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的角色。
  (1)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1.5%,增速是自1998年以来的最低值。
  (2)中国的能源结构持续改进: 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64%,是历史最低值,但仍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燃料。 煤炭产量下降了2.0%,这是1998年以来中国煤炭产量第二次下降。 其他所有化石燃料产量均有上升。 
  (3)中国超越德国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 
  (4)中国石油净进口增长9.6%至737万桶/日,创历史最高水平。 
  (5)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0.1%,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2. 中国光伏“点亮”世界
 


中国光伏“点亮”世界(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4318万千瓦,已跃居全球第一。
  凭着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中国光伏产品一度迅速占领市场。但在欧美“双反”政策下,行业、企业盲目扩张的弊端暴露无遗。2012年以来,光伏企业痛定思痛,在充分用好政策红利的同时,掘金国内市场,抢占技术高地,实现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重生。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一。短短10多年,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中心已经逐渐从欧洲向中国转移,中国光伏快速崛起,开始“领跑”世界。

 

3. 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步入快车道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电费通常是企业的一笔重大开支。不过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不断推广,日后企业的“电费开支”很可能摇身一变成“售电收入”。
  在大气污染治理及气候变化谈判的双重压力下,清洁能源替代不断提速。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分布式项目合作及创新金融峰会”上,专家认为,在政策扶持和金融资本青睐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全面开花,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利用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累计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7000万千瓦。
  除了政策等因素外,我国光伏产业逐渐成熟,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也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加快市场化。

 

4. 我国成品油调价两连停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年内第13次成品油调价“窗口”再次搁浅,出现两连停。
  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6月24日-7月7日),国际原油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价格波动剧烈,整体价格水平继续下行,调价周期内布伦特、WTI原油期货价格平均跌幅约1.2%。根据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做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由于国际油价在计价周期内小幅波动,对应的国内油价调整幅度低于每吨50元,所以价格暂不调整。 
  发展改革委表示,正密切跟踪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情况,结合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变化,进一步予以研究完善。

 

(主要新闻来源:新华社、国际能源网、国家能源网、中国能源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