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国际油价大幅回落,中国战略储备面临最佳储油时机?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06-10-15 访问量:
 

——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06/10/15

 

OPEC国家是否减产牵动国际原油市场

(图片来源:人民网)

 

战略石油储备是各国抵御石油供应中断、维护国家安全的大计,从2003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大连、黄岛、镇海、岱山四个沿海地区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其中,镇海基地是四个基地中规模最大、工程进展最快的基地。作为中国首个战略石油储备设施的镇海基地已经完工。中石化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于今年920日举行了工程交工仪式。

 

在国际油价近期走低的利好消息下,中国开始尝试向第一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基地注入石油。但中国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近日在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的会议上表示:中国并不希望给刚刚进入相对平稳期的国际原油市场增加风浪,注入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石油来自中国国内。镇海基地的启用,以及近期首次石油的注入,意味着作为石油消费大国的中国终结了没有战略石油储备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全面起步。

 

何时才是中国启动大规模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佳时机?在国际油价变幻莫测的过去三年内,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但有一个共识是,高油价时代更能凸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中国应该加紧储备战略石油,但需要尽量规避国际高油价。

 

    今年7月,国际油价曾“高烧”至每桶78.40美元。此后的三个多月里出现回落迹象,近期又徘徊在每桶60美元左右。近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回落,1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1.44美元,收于58.52美元,为今年216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时,中国是否等来储油时机?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李哲认为,在目前我国与国际面临的大环境下,当油价处于每桶50-60美元区间时,应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启动时机。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近日向记者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每桶40美元的油价是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较好区间。牛犁认为,目前每桶60美元的油价还不是中国进行战略石油储备可接受的价位,只有跌破55美元的支撑位,才能表明国际油价进入下降通道;欧佩克108日减产的消息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在油价快速滑落或者快速上涨的时刻宣布减产或增产的消息,只会导致油价短期波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主要来源:北京晨报、国际在线、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