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欧盟推进能源联盟欲摆脱对俄过度依赖,我国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将于明年底投运
(2014/05/26-2014/06/01)
国际新闻
1. 欧盟推进能源联盟欲摆脱对俄过度依赖
在当前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欧盟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紧迫性再次被提上日程。其中,建设单一能源内部市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俄能源过度依赖,不仅使欧盟在应对“乌克兰危机”时不敢对俄采取更强硬的制裁方案,同时也给欧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欧盟部分成员国需付高价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欧盟2014年春季峰会决议显示,欧盟的目标是在2014年底前完成内部能源市场建设,并在2015年底前,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改变个别成员国与欧洲天然气及电力供应网隔绝的局面。
2. 打造可再生能源基金 英利进军光伏下游市场再添利器
5月29日,英利集团与上海赛领资本管理公司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保定举办。根据协议,赛领资本与英利将在上海合作建立一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该基金将专注于国内太阳能下游项目投资,基金的初始规模约为10亿元,基金主要将通过多种方式投资英利在国内开发的光伏电站项目。
据介绍,上海赛领资本管理公司是赛领国际投资基金旗下上海赛领资本投资基金的管理人。赛领国际投资基金是中国首家大型跨国人民币私募基金,由上海国际集团和其它有影响力的国内企业共同发起设立,首期募集规模为120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涉及直接私募投资或通过子基金进行投资。
3. 国际油价震荡上行 国内成品油提振市场
本周,国际油价继续上行,布伦特油价突破每桶110美元关口,预计下周在地缘因素以及需求加大等利好因素的支撑下,油价仍有上升空间。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三次上调,将对低迷的市场有所提振,加之农耕等对汽柴油需求增大,预计未来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报价或窄幅上推。
国内方面,本周成品油市场迎来年内第三次价格上调。在此前上调预期的支撑下,市场已经有所上行。据金银岛监测的数据,本周93#汽油均价为8944元/吨,较上周五上涨3元;97#汽油均价为10126元/吨,较上周五下跌6元;0#柴油均价为7741元/吨,较上周五上涨5元。发改委23日宣布,将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70元。隆众石化网张萌分析,调价落实后,预计主营及地炼汽柴油价格将有小幅度跟涨。而且,短期受端午小长假提振,汽油加油站零售销量向好。同时,随着农业需求启动,柴油消费量也将有所增加。不过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汽柴油价格上涨有限,预计后期汽柴油仍将保持较大幅度的批零价差,加油站仍保持优惠政策。
4. 中国与亚洲多国“对话”能源:渴望合作 关注安全
参加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的各国官员29日参观了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渴望与中国在能源方面展开合作”是连日来众人热议的话题。
毫无疑问,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能源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主任喜文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个“举足轻重”应从两方面看待: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量、排放量大,其经验可为各国借鉴;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通过技术推广推动了亚洲地区合作。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在开幕式上表示,亚洲各国应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的对话,共同维护地区能源运输道路的安全,探讨建立区域能源储备,完善交易机制和平台建设,保障亚洲能源可持续供应。
国内新闻
1. 我国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将于明年底投运
5月29日从“2014年三代核电AP/CAP合格供应商年会”获悉,原定2013年建成的我国首台也是全球首台第三代先进压水堆AP1000型核电机组—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在克服设计固化和设备制造的种种困难后,将于2015年底并网发电。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介绍,包括浙江三门两台和山东海阳两台在内的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4台AP1000机组目前建设总体进展顺利。首台即三门1号机组的核岛土建施工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系统移交与调试准备,明年底将实现并网发电。海阳1号机组晚其3个月,预计2016年初并网发电。
2. 曹妃甸将建年产300万吨环保型煤厂 供应京津冀
在近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商会联盟成立暨产业协作平台推介会上,北京河北企业商会与北京兰石投资有限公司的曹妃甸环保型煤项目现场签约。
这个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在曹妃甸建立年产300万吨的环保型煤加工厂,向京津冀地区供应环保型煤。项目竣工后,将建成日产2400吨环保型煤的生产线,以及10万吨的原煤仓储、10万吨的型煤仓储、日产1万吨型煤的配套生产能力,可有效满足京津冀地区环保型煤采购需求。
据介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曹妃甸已经成为承接北京企业的重要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9家北京企业落户曹妃甸,这些企业总投资达1446亿元,部分企业已经投产。此外,曹妃甸区已经和22家北京企业达成承接意向和协议。
3. 广东碳交易累计成交总量近千万吨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7日,广东碳交易已累计成交988.66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6亿元。这一成交量与成交额均远超全国其他碳交易市场。
广东碳交易于2013年12月19日在广州碳排放全交易所正式启动。根据《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年排放二氧化碳1万吨及以上的工业行业企业,年排放二氧化碳5000吨以上的宾馆、饭店、金融、商贸、公共机构等单位均被列为控制排放企业和单位,每年7月1日由广东省发改委按照控排企业和单位配额总量的一定比例,发放年度免费配额。企业年度剩余配额可以在后续年度使用,也可以用于配额交易。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27日,广东碳交易的一级市场累计成交量达976.05万吨,成交金额5.86亿元;二级市场累计成交12.62万吨,成交金额759.48万元。
(主要新闻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能源网、中国新能源网、国际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