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节能减排“极端减肥”不可取,国家新能源发展路线已明确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10-09-14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10/09/14

节能减排限产风劲刮(图片来源:新浪网)

目前,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仅北京、天津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等地拉闸限电,甚至有的地方直接让企业停产,把老百姓的用电也停掉,以求突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这种“极端减肥”的方式不妥当,且节能减排应与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结合起来,应该疏堵结合,不是简简单单关停,节能减排要有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节能环保、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等七个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可见节能减排与发展新能源是今后能源发展的两条主线。

多省市“限产限电”突击降能耗,被批“极端减肥”不可取

多省市限产限电突击降能耗。据新华日报报道,99号,河北安平召开新闻通报会,为减排达标实施全县无差别限电进行道歉。然而安平并不是特例,在河北武安等地,耗能多的钢铁企业全部被勒令停产。拉闸限电的也不仅仅是河北。9月起,广西、广东、浙江等地对高能耗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各个省份纷纷拉闸限电的背后,是今年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现实。目前,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仅北京、天津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停产限电,钢铁水泥企业产量大幅下降,产品价格飙升。94日,河北省武安市辖区内的18家钢厂以及一些焦化、铁矿采选企业突然接到政府要求限电停产的通知,时间暂定为20天到1个月。

武安是一座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钢铁产能近2000万吨,钢铁业产值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受政府限电停产令的影响,武安辖区内有57座炼铁高炉、45座炼钢转炉被关停。 无独有偶,96日,河北省另一钢铁重镇唐山市对30家钢铁企业以及22家焦化企业下达了限产通知,要求钢企912月每月粗钢总产量要控制在356万吨以内,比今年前7个月减少了46.5%2010年全年产量控制在6750万吨,比2009年减少了300多万吨。而26家焦化企业月平均产量则不得高于105万吨。通知明确要求对超计划生产的企业及时预警,必要时采取断电断水等强制措施,确保产量控制计划落到实处。

不仅如此,829日起,河北省发改委就对99家超限额用能企业执行每度加价0.1元至0.3元的惩罚性电价,这部分能耗超标企业主要涉及钢铁、水泥等行业。此外,河北省还建立了节能降幅与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相挂钩制度,设区市的单位GDP能耗降幅与年度计划目标每差一个百分点,就必须在本级财政支出中增加100万元专项资金。这意味着,节能不达标就必须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广西不仅对落后产能实行限电,一些节能水平较高的钢厂也准备部分停产。从92日起,柳钢已陆续停产多条生产线,停产计划为时一个月,影响产量30万吨左右。

广东珠三角地区焦炭等11个行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被纳入差别电价的范围,91日起其用电价格提高,使得广东实行差别电价的行业达到19个,覆盖了主要的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渐强,中国联合钢铁网相关负责人8日表示,9月份粗钢产量会下降得比较明显,预计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将下降近700万吨,其中河北地区将在300万吨以上。受此影响,至今大部分钢材现货价已上涨至少5%。随着浙江、海南、安徽、广西等地相继对水泥企业进行限电,相应区域的水泥产能下降幅度将达到30%左右。华东市场特别是浙江地区三季度在节能减排打压供给的背景下,由产能过剩转变为供不应求,触发水泥价格暴涨。

需要的是转型而不是数字。面对呼啸而来的政策风暴,政府用“一刀切”的方法换得漂亮的数据,这让不少企业无法理解。

  “即使是高耗能行业也有优劣之分,有的企业环保好能耗低,有的企业环保不好能耗高,那么政府出台限电限产政策的时候,是否应该也有一个具体标准来进行参考,而不是把所有企业都一刀切。”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负责人提出质疑。而当地政府部门也证实,目前各个地方进行的限电停产,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

  “节能减排是需要一个长效机制,而不是短期的突击,光是行政性的限电限产,现在数字好看了,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说,“短期限产也会造成钢材、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对下游不利。”

  中国联合钢铁网钢铁分析师胡艳平指出,排山倒海式的节能减排行为存在“唯数字论”倾向,部分地方政府对节能减排采取的手段和方法过于简单和粗暴。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某些实施办法并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初衷,甚至有悖对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正在着手制订“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专家们建议,在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时,更应建立从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入手,防止地方政府为完成目标的突击行为。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认为,虽然我国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但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速度太快,仅靠降低单位GDP能耗是不够的,还应从能源消耗总量来进行控制。同时,可考虑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两个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促进由“高碳增长”向“低碳增长”转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表示,节能减排应常态化,不应采取运动式或一刀切。贾银松批评有些地区采取极端措施不妥当,他说,一些地方前期不做工作,在发现过度肥胖后,突击减肥。节能减排目的是为了改善环境,让老百姓都受益。拉老百姓的电与节能减排的宗旨完全不一致。且节能减排应与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结合起来,应该疏堵结合,不是简简单单关停。

“风声”过后或引产能报复。业内多担心将会出现报复性复产情况。对高耗能行业进行“一刀切”式的限产、停产,会误伤真正在节能减排上下了功夫的企业,割裂了行业健康发展的纽带,治标难治本。这种做法的缺点是不具备可持续性。不难想象,期限一到,各钢厂会迅速复产,尤其是那些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据知情人士透露,河北省大部分钢企表示限产时间暂定一周,眼下正是减排高峰期,且有督察组进行监督,执行较为严格,当环境稍有放松后,在利润刺激下,部分产能可能陆续复产。

国家明确新能源发展路线,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明确新能源发展路线,长期利好新能源企业。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节能环保、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等七个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之一、华锐风电科技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陶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作为新能源产业核心的风电、核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企业将迎来更大发展。多家新能源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企业的层面来看,此次原则通过的决定内容强调了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以及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显示出国家在倡导良性竞争、培育市场的同时加强对市场规范与引导的战略眼光,这对中国新能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中,分析人士认为,新能源产业多数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它比传统产业更加需要来自资本市场的力量和财务方面的扶持,决定提出的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无疑将增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财务实力,降低成本,对产业的长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谁最先助常规能源一臂之力。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风电目前站在了领跑的位置。“从市场角度来说,风力发电肯定先走一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这是由市场和技术成熟度所决定的。“目前风能发电的技术较成熟,规模也较大。”然而,并网的难题一日得不到解决,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的大片空白得不到填补,风电这身“黄色领骑衫”便始终穿不踏实。由于间歇性与不稳定性,导致电能质量较差,需要大容量电网来调节,风电被电力部门戏称为 “垃圾电”。 尽管谁都明白智能电网的发展能够解决这个后顾之忧,但一日千里乃至有些大干快上的风电行业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