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IEA: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将持续至2016年底,中国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降5.9%
(2015/08/10-2015/08/16)
国际新闻
1.IEA: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将持续至2016年底
全球石油供需走势图 图片来源:和讯网
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13日报道,周三,世界头号能源机构、西方石油观察机构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尽管油价暴跌正在令石油需求出现五年内最快增长速度,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状况仍将在2016年持续很长时间。
报道称,IEA表示,全球石油供应仍在以“极快速度”增长,今年第二季度日生产量超出消耗量300万桶,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差额。
目前,油价已从去年6月每桶115美元的高点,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这轮暴跌令各石油出口国的预算一片混乱,引发了金融市场的震荡,并迫使全球最大能源企业取消了投资计划。非欧佩克(OPEC)国家的产量增幅已低于2014年的高点,并导致全球供应量每天减少60万桶,减至今年7月的9660万桶。然而尽管如此,今年迄今这些国家产量的增长幅度仍比2014年的平均水平高。
IEA表示,这种状况是美国在页岩油上的大规模投资,及此前其他供应来源导致的。尽管今年底以前非欧佩克国家供应量的增长会减弱,在2016年以前这些国家的供应量并不会收缩。IEA预计,2016年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量每天将减少20万桶,减少至每天5790万桶。
IEA估计,2016年需求增长幅度将达到每天140万桶,令需求增至每天9560万桶。IEA表示:“就算非欧佩克国家产量增长放缓,而石油需求的增长幅度提高,石油市场依然会存在大规模供应过剩现象。”IEA估计,今年底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将为每天3060万桶,而2016年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则为3080万桶。
2.印度煤炭增产削减进口 全球煤价回暖乏力
作为世界第三大煤炭消费国的印度,随着国内煤炭行业扩产,打算大幅削减进口量,全球煤价回暖面临重大挑战。
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 Ltd)是印度最大的煤企,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2015年4-7月,共生产煤炭1.5615亿吨,同比增长10.5%,增幅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由于全球煤炭供应过剩,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需求放缓,全球动力煤价跌至五年来低位。煤炭价格回暖取决于印度产量落后于需求的差额,彭博资讯(Bloomberg Intelligence)称。过去四个财年,印度煤炭进口年复合增长率为19%。有预测称,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动力煤进口国。Mjunction公司预计,随着印度国内煤炭产量增加,2015-16财年(2015年4月-为2016年3月)该国动力煤和炼焦煤的总进口量将小幅增长0.5%至2.4亿吨。
3.美公布发电减排计划
8月3日,奥巴马公布了《清洁电力计划》(Clean Power Plan)最终方案,称这是美国迄今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迈出的“最大、最重要的一步”,要求发电企业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2%。
去年6月公布的《清洁电力计划》提案,首次对发电企业碳排放作出限制,要求发电企业到2030年将碳排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30%。而日前公布的最终版本将这一减排目标提高为32%,并扩大各州实施计划的灵活性,增加对可再生能源扶持力度。
奥巴马强调,发电厂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美国发电厂碳排占全美总排放量的40%。根据计划,到2030年,美国发电厂碳排要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2%,这意味着将减少8.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66亿辆车停驶。到2030年,因发电厂排放而过早死亡的人数将下降90%,儿童哮喘病发作次数减少9万次。
美国环保署署长吉娜·麦卡锡表示,如果《清洁电力计划》获得执行,燃煤发电所占比例到2030年将降至27%,新能源所占份额会提高。届时,每年可节省成本达84亿美元,包括公共卫生福利等总效益每年可达340亿至540亿美元。
政府还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美国总装机的比例将增至28%,高于此前预计的22%。2020年至2030年将为美国消费者节省1550亿美元电费支出。
国内新闻
1.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降5.9%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两高”行业保持较低增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积极推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继续保持较快下降,节能减排的有利因素正在积聚发力,节能减排进展总体顺利。
一是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上半年,重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9%,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1%。从高耗能产品产量看,上半年,焦炭、烧碱、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4%、1.9%、5.3%、4.2%。
二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产品能耗是反映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能效水平明显提升,2014年,火电机组供电煤耗降至319克/千瓦时,远超“十二五”末达到325克/千瓦时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1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3%。以浙江省为例,今年1—5月全省38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单耗同比下降,下降面超过8成。
三是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下降5.8%,天然气、原油保持平稳增长,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据国家能源局统计,上半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8.7%,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分别增长5.7%、6.4%、24.5%和26.8%,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促进了能源结构调整。
四是节能环保产业酝酿较大突破。行业产值保持较快增速,比如上海市2014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778.3亿元,较2010年增长近一倍,其中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368.54亿元。产业集聚发展势头明显,涌现出一批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区,为消费者打造节能环保一站式服务,提供诊断、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等一条龙服务,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融资、商事、上市等优质服务,培养集聚了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
2.中巴经济走廊论坛签署20项合作备忘录 价值超百亿元
中巴经济走廊论坛(新疆·克拉玛依)12日落下帷幕。论坛签署了20项合作备忘录,总价值约103.5亿元人民币,论坛同时还审议通过了《克拉玛依宣言》。
签约的清单内容包括中巴双方在能源、电力、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服务中巴双方的经济发展;也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农业、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民众;还包括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联合规划与建设协议,努力搭建可持续的对话协商平台。
论坛上,中国喀什地区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宣布正式建立友好地区关系。
这些合作项目的达成,进一步深化中巴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加快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产生了积极推动和示范效应。
3.北京纯电动客车补助最高达50万 具体补助标准出台
近日,北京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委对购买纯电动客车有关财政政策进行了解读。参照中央财政补贴标准,北京提供1∶1市级财政补贴,两级财政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购买纯电动客车不纳入补助范围, 地方纯电动客车补贴直接拨付到汽车生产企业, 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助后支付。明确鼓励购买纯电动客车有关财政政策,用以加快推进纯电动客车在北京市的推广应用。
截至7月底,北京市已淘汰21.7万辆老旧机动车,提前完成了淘汰20万辆老旧机动车的年度任务,其中10.5万符合条件的车主获得了政府发放的老旧车淘汰更新补助。可减排氮氧化物6176吨,碳氢化合物5592吨。
(主要新闻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网、国际能源网、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