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页岩气革命将有望改变国际能源格局,风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有望主宰我国电力市场
(2014/12/15-2014/12/21)
国际新闻
1. 页岩气革命将有望改变国际能源格局
图1 油气藏分布示意图
未来,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天然气有望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据《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从当前的23.8%提高到28%,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因此,页岩气革命将有望改变国际能源格局,重塑世界工业版图,并改变国际地缘政治关系。
短期来看,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改变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天然气价格持续低位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期来看,低价格页岩气将助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提升美国经济竞争力;长期来看,页岩气革命有望推动全球经济重塑,并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2. 国际油价16日大幅震荡
国际油价16日在5年多的低位附近大幅震荡,纽约油价收盘几乎持平。
原油市场供应充裕的预期仍对油价起到压制。欧佩克11月27日宣布维护日均3000万桶的产量不变。在油价大跌后,主要产油国阿联酋能源部长苏海勒•马兹鲁伊近日表示,欧佩克会维持目前的产量,“我们不会因为油价跌至60美元或40美元而改变主意”。他说,欧佩克不会立刻调整现在的产能,阿联酋也未接到任何关于召开欧佩克紧急会议的通知。
纽约油价16日盘中一度跌至每桶53.6美元附近,此后有投资者逢低买入助油价收复失地,市场成交量也大幅上升。
市场关注17日将公布的截至12日的美国原油库存和产量数据。美国能源信息局的报告显示,截至5日的一周美国原油产量上升至日均912万桶,为1983年以来最高,去年同期的产量为日均807万桶。
截至当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02美元,收于每桶55.93美元。2015年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2美元,收于每桶59.86美元。
3. 国际能源署提出实现低碳能源的5个关键途径
国际能源署9日在利马气候大会期间提出了实现低碳能源的5个途径及其具体做法,并建议与会各方将这些途径纳入其“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玛丽亚•范德胡芬表示:“能源使用造成世界三分之二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任何气候协议都需要讨论能源问题,能源的使用始终是影响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列出5个关键途径帮助实现低碳能源。”
首先,采取紧急行动加强能源减排,争取到2020年在不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成本的前提下使当前的目标减排量再减少80%。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高效能源、减少火电等效能较低的发电形式和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补贴。第二,专注电力低碳化,强有力的低碳政策可使2030年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一半。第三,重新分配投资,加快低碳科技创新,可以利用多边合作制定与各国国情相适应的技术解决方式,促进国家发展。第四,调动非气候因素推动能源部门的低碳化。通过卫生、交通、能源安全的改善和其他行为也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第五,加强各国能源部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即使到2050年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水平,气候变化也依然威胁能源安全,因此需要政策和市场双管齐下使能源适应气候变化。
国内新闻
1. 风电能 太阳能 生物质能有望主宰我国电力市场
中国、丹麦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研究报告,提出2020年、2030年、2050年国内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情景,205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有望主宰电力系统。
中国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执行主任王仲颖介绍,按照研究设计的情景,电力占整个终端能源消费60%以上,电力供应中非化石能源发展占比达到91%,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86%。如果以上目标能够实现,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的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将低于1980年的排放水平。
2. 国内首个“纯电动客车整体解决方案”发布
受充电设施不完善、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我国电动客车推广效果不甚理想。宇通客车日前在郑州发布国内首个“纯电动客车整体解决方案”,力图通过创新销售运营模式,扩大电动客车的推广范围。在充电配套方面,“方案”推出充电桩、换电站等多种建站合作模式,并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化建设,解决充电不方便问题;金融方面,提出多模式融资方式,并设立10亿元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解决目前新能源客车一次性投入太大等问题。据了解,截至目前,宇通新能源客车已覆盖全国近60个城市,从去年9月至今推广新能源客车5800余台。
3. 煤炭产品出口税率明年起降低 暂定税率为3%
据财政部16日消息,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其中煤炭产品出口关税税率适当降低,暂定税率为3%。
目前我国执行煤炭出口关税税率为10%,此次关税调整是为了适应国内煤炭供需情况的变化,在煤炭需求量持续下降和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降低税率显然有助于刺激出口,对于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煤炭库存已经连续34个月超过3亿吨。而且,煤炭产能已超50亿吨,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今年1~8月全国煤炭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6%,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接近70%。与此同时,煤炭出口连年下滑,2013年出口量由2010年的1466万吨降至731万吨;今年1~11月为531万吨,同比减少23.5%。
即将进行的税率调整是继2014年下半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煤企限产、煤炭资源税改革和调整煤炭进口税等措施之后,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又一举措。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国内煤炭价格与国际煤炭价格倒挂,在3%的关税条件下,中国的煤炭价格也不具备竞争优势。以动力煤运到日本为例,“即便是零关税,国内煤的价格也比澳洲煤贵40元/吨,如果关税是3%,就比澳洲煤贵55元/吨。”而且,相对于每年近3亿吨的进口量,煤炭出口量较小,目前的关税调整对行业影响有限。
(主要新闻来源:国际能源网、新华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能源局、中电新闻网、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