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9/28]俄罗斯收紧燃油出口以应对国内供应危机,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作者:王浩 来源: 日期:2025-10-01 访问量:

俄罗斯收紧燃油出口以应对国内供应危机,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2025/09/22—2025/09/28)

作者:王浩(编写)

国际能源新闻

1. 俄罗斯收紧燃油出口以应对国内供应危机

俄罗斯政府近日为缓解国内燃油短缺问题,连续采取了重磅能源调控措施。为全力保障本土能源供应安全,现行的汽油出口禁令已被延期至 2026 年底。此外,针对非生产企业新增了柴油出口管制。官方表示,此次调控旨在“大幅提升石油产品市场投放量”,以有效缓解供应紧张局面。新规明确,除政府间协议约定的交付外,所有市场主体的汽油出口均被严格禁止,通过源头管控切断外流通道,以快速稳定国内油品市场秩序。与此同时,冲突地区的军事行动仍在持续。据称,近两个月内,乌克兰军队针对俄罗斯境内的高价值目标进行了密集攻击,进一步印证了双方在能源等多个维度上的博弈和冲突的持续升级。

2. 2035年全球八成电力增量由风能太阳能承接

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25 年能源展望》预测,到 2035 年,风能与太阳能发电将满足全球超过 80% 的新增电力需求,其中中国将是推动这一可再生能源规模扩张的核心引擎。报告指出,太阳能因成本下降快、部署周期短和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势,将继续保持领先增速。风光大规模发展要求电力系统必须通过提升灵活性、强化需求响应、升级电网和增强互联互通等措施,显著增强弹性以应对其间歇性。

除风光外,水电将稳步增长约 25% 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压舱石”,核能也将恢复性增长以补充零碳基荷电源,而地热受制于成本与资源分布,在全球发电总量中占比仍低。传统化石能源方面,全球煤炭发电占比将从 2023 年的约 35% 大幅降至 2035 年的略高于 20%,主要得益于中国煤炭使用量的减少。

天然气发电量预计增长约 30%,其在全球发电结构中的占比虽略有下降,但仍将作为相对清洁的化石能源,在能源转型过渡期扮演重要的“桥梁”角色。美国和新兴经济体将是天然气发电增长的主要地区

3. 英国签约两项碳捕获项目,年捕获120万吨CO2支撑净零目标

英国政府于 9 月 25 日宣布与两家公司签署了碳捕获与储存(CCS)商业合同,以支持其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这两个项目旨在治理工业排放,预计每年将合计捕获 120 万吨二氧化碳,并创造约 500 个技术岗位。

CCS 技术被英国视为抑制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排放的核心手段。其中一个项目由海德堡材料公司在威尔士北部的帕德斯伍德水泥厂实施,针对高排放的水泥生产环节。另一个项目则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埃尔斯米尔港,由 Encyclis 公司在 Protos 废物转化能源设施部署,旨在捕获废物能源转化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能源回收+碳减排”的双重效益。这两项签约标志着英国在碳捕获技术商业化应用上的重要进展。

国内能源新闻

1.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9月2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到2035年,中国计划实现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图片来源:财经杂志

2.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投运

9 月 25 日,由中国华能牵头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完成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标志着我国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迈入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应用新阶段,为全球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该工程是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的核心配套项目,针对正宁电厂1号机组的烟气进行碳捕集,捕集率超 90%,捕集到的CO2纯度超 99%。捕集的CO2将用于地质封存、油田增采、绿色燃料合成或矿化建材等。项目在关键技术和装备上实现了 100% 国产化,攻克了低能耗溶剂、超大型分离塔器和节能型超临界压缩机等多项技术难题。

图片来源:中国华能

3. 广东“粤碳云”上线运营:全国首个省级多维碳排放监测平台

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全国首个省级政府多维碳排放核算监测管理服务平台——广东省碳排放监测智慧云平台(“粤碳云”)正式上线运营。这一平台由广东省发改委指导,旨在通过数智化技术赋能“双碳”治理和全面绿色转型,开启“广东实践”新篇章。

“粤碳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覆盖“测碳、算碳、观碳、控碳”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服务体系。平台汇聚了跨领域、多层次的“双碳”大数据,实现了全省碳排放“一盘数”;它构建了覆盖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的核算方法,实现了多维立体的碳排放核算。

作为全省“双碳”工作的总抓手,“粤碳云”的六大核心功能包括:摸底数(全面摸清碳排放数据)、判趋势(研判碳排放趋势并支撑决策)、抓落实(动态掌握“双碳”行动进度)、推试点(推广绿色低碳示范经验)、促转型(监测绿色产业项目,推动产融对接)以及探新路(利用 AI 技术提供政策智能问答,支撑科学决策)。目前,平台已接入 2000 多家重点用能和控排企业、6000 多个“双碳”重点项目,旨在为全国“双碳”事业提供先行示范经验。

主要新闻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国际能源网、中国能源新闻网、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