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未见底,国内电力现货市场建立有望
(2018/11/19-2018/11/25)
国际新闻
1. 国际油价连跌七周,供求关系逆转
上周,受到多重利空因素的打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美原油大跌11.64%,录得2014年11月底以来最大单周跌幅,也是周线连续第七周下跌,最低触及50.15美元/桶,为2017年10月12日以来最低,距离10月初触及的近四年来高点76.90美元/桶,下跌已超过30%。布伦特原油周线下跌11.79%,也是连续第七周下跌,一度创逾一年新低至58.41美元/桶。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韩政己表示,10月份以来,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供需关系的转变引起的,本来市场预期国际原油将是求大于供,但由于沙特、俄罗斯增产、美国库存原油数量增加、美元升值、世界经济明年将出现衰退,以及伊朗原油禁运没有预期那么紧等消息的影响,逆转了国际原油本来的供求关系,使得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愈演愈烈,导致国际油价进入下跌通道。
韩政己表示,在供需面上,现在市场对于供应过剩的担忧愈发强烈,使国际油价呈现下行的趋势,而在此期间数次发生的原油下跌是因为盘中的大量抛售直接造成的,这直接导致了原油价格在盘中出现断崖式下跌。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系列希望油价走低的发言也令油价承受较大的压力,另外还有美元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从近一段时间以来各机构对于油价的预期来看,也较为消极。高盛预计未来几周油价将继续波动。高盛的报告称,需要有基本面因素推动,油价才能企稳并最终上涨,油价再度暴跌反映出市场对2019年供应过剩的担忧,随着增长忧虑持续加剧,大宗商品和资产全面遭遇抛售。需求大幅下降或欧佩克不减产,将是油价从目前水平回升的两个主要风险。但是高盛认为上述两种情况都不太可能发生,但更关心的是后者,这种转变将导致价格持续走低。
2. 欧盟与伊朗积极商讨石油贸易“专门机制”
11月19日,伊朗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巴赫拉姆·卡塞米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欧洲将与伊朗建立一项“专门机制”,以解决石油交易中的支付问题。不过,从欧盟方面得到的消息显示,建立“专门机制”仍需要时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今年9月24日,英、法、德、中、俄和伊朗在纽约举行部长级会议,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称,欧盟将与伊朗建立“专门机制”,以绕过美国制裁,解决石油交易中的结算问题。
有分析认为,这个新的机制能否真的抵制美国制裁,能否保护企业不受美国高压的影响,仍存在未知数。一方面,建立避开美元的结算机制需要一个过程,目前还只是欧盟及相关国家的一种愿望。另一方面,新机制的建立还要有配套设施,才能真正做到避开美元结算。再有,新机制是否有效,还取决于各国能否一致行动。为维持新机制的持续性,还需要可靠和稳定的手段。因此,种种迹象表明,新机制的运作还有诸多不确定性。
3. 超薄多孔新材料轻松“捕获”二氧化碳
科技日报记者21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王志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可更为容易地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气体排放,也为气体分离技术开辟了一个全新领域。英国伦敦时间11月19日下午,该科研成果在《自然·材料》在线发表。
据介绍,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对于缓解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碳捕集方面,目前在气体分离中大放异彩的“MOFs”材料效果并不理想。工业生产尤其是电力行业中,排放的气体往往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然而,“MOFs”材料在潮湿的条件下结构容易被破坏。并且,在制备分离过滤膜的过程中,“MOFs”材料需要和另外一种聚合物混合后,涂覆到高分子基膜上,形成“混合相”薄膜。但是,由于“MOFs”和薄膜中的聚合物之间并没有化学的桥接作用,会使得实际的过滤薄膜存在如裂纹及不均匀等缺陷,从而影响实际使用性能。
国内新闻
1. 南方电网前三季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
今年前三季度,南方五省区清洁能源得到最大限度消纳。其中,云南电网水电发电量1742.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88.2亿千瓦时,汛期富余水电明显低于2017年;广西电网共消纳水电40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0.5亿千瓦时,实现水电全额消纳;全网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达272.9亿千瓦时、5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66.4%,实现基本全额消纳。
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把清洁能源消纳放在仅次于电网安全的位置,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云南富余水电得到最大化消纳,全网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持续增长。今年5月,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东直流)全面投运,根据测算,依靠这条电力输送通道,云南每年可送清洁水电200亿千瓦时。截至9月底,云南电网公司今年西电东送电量达到104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创历史新高。其中,通过市场化交易送出的电量全部为水电。
据悉,继今年年初出台全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24项措施后,南方电网公司于5月发布 《南方电网清洁能源调度操作规则》,制定了“在一般情况下,严格按照优先发电序位表,保证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全额发电;当一次能源供应、电网运行等边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弃水弃风弃光大幅增加时,调度机构应以清洁能源最大化消纳为目标先行调度实施”等41条“硬”措施,首次把清洁能源调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进一步深挖清洁能源消纳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市场化交易手段为清洁能源让出了空间。1~9月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组织云南富余水电增送广东市场化交易电量累计253亿千瓦时,7~9月云贵水火置换交易电量累计43.5千瓦时。
2. 河北张家口打造全产业链氢能源生产应用基地
11月15日至16日,以“协同发展,推动能源革命”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论坛”在河北张家口举行。
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使用,是张家口加速建设地区氢能综合利用产业体系的具体体现。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视为未来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理想的新能源汽车。作为京津冀氢能产业集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张家口发展这一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悉,到2020年张家口投入使用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出租车将达1800辆;同时,建成加氢站21座,实现每年制氢2万吨、制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1万套、生产氢燃料电池客车4500辆。初步形成从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整车研发、生产、检测的全产业链。不仅能够满足“绿色冬奥”的要求,同时也为我国氢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
3. 电力现货市场试点难产,国家发改委督战
面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进展缓慢、难以按原计划年底前启动试运行的现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手督战。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近日下发《关于健全完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机制的通知》,指出各试点地区应抓紧工作,加快研究编制现货市场建设试点方案,抓紧研究起草市场运营规则,试点地区原则上应于2019年6月底前开展现货试点模拟试运行。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地区应以月度为周期,向相关部门报送建设有关情况。
在一个成熟完备的电力市场体系中,现货市场属于核心环节。现货市场能充分反映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边际发电成本和电力供需,从而更好地发现电力价格信号,业内素有“无现货、不市场”之说。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电力中长期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现货交易机制建立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2017年8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选择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加快组织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要求2018年底前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
(主要新闻来源:中国能源网、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