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伊朗核问题再升温 局势危及世界经济[12/05]
作者:王涛 来源:ceep 日期:2011-12-05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11-12-05

 

 

示威者试图冲进英国驻伊使馆

图片来源:凤凰网

1129,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示威者冲进英国驻伊大使馆扯下并焚烧英国国旗。伊朗首都德黑兰数千名高校学生和群众29日下午在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门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单边制裁措施。示威者向使馆大楼投掷石块,并翻过使馆大门进入大楼,扯下英国国旗焚烧并换上伊朗国旗

美欧趁机发力对伊朗扩大制裁

121,欧盟决定对143个伊朗公司及37名个人实施制裁,其中25个实体与伊朗核项目有关联,120个实体与伊朗航运公司有联系。制裁方式包括冻结其在欧盟的资产,并将其列入禁止进入欧盟的“黑名单”。

美国参议院则以100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一致通过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制裁目的是切断伊朗中央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这项制裁措施十分严厉,它将迫使外国金融机构掐断与伊朗央行的交易,否则将在本质上被赶出美国金融体系。白宫对此表示,此举可能会使美国的盟友受惩罚,使其疏远美国,而且还可能令石油价格暴涨,危及全球经济复苏。

欧盟外长称:“欧盟理事会经过调查后同意扩大现有的制裁措施,同时还将与国际伙伴密切合作。新制裁措施将会严重影响伊朗的金融体系、交通运输和能源。”欧盟消息人士还表示,一旦希腊等严重依赖伊朗石油进口的国家能找到替代,欧盟就有可能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欧盟认为,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可以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是对伊朗从事核活动的“釜底抽薪”。

俄罗斯谴责西方“火上浇油” 中方呼吁妥善处理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亚历山大卢卡舍维奇121发表声明,俄方坚决反对围绕伊朗问题煽动紧张和对立情绪,同时他也表示,俄罗斯不会撤出驻伊外交人员。

卢卡舍维奇称:“我们坚决反对就伊朗问题煽动紧张和对立,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会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同时,卢卡舍维奇还表示,袭击事件并不发生在俄罗斯驻外机构。“我们同伊朗有着良好的伙伴关系,共同的历史,以及大的合作计划,因此,俄方不曾打算也不打算采取任何类似的措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130说,中国一向认为,外交人员和机构的安全及尊严应得到保障和维护。他说,这些袭击事件与国际法规相悖,应得到妥善处理。

伊朗一时逞能深陷孤立 回应将采取报复性措施

分析认为,伊朗学生冲击英国使馆的“一时之快”,正使伊朗陷入“空前”孤立的状态。

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使馆后,不少国家都对伊朗表示谴责。就连曾多次力挺伊朗政府的俄罗斯,1130也严辞要求伊朗方面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其他国家驻伊朗外交使馆的不可侵犯。巧合的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1118曾预示了这种局面,他称:“伊朗面临前所未有的孤立政策,世界主要强国团结一致,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其实早已知道欧美设局,但实已进退两难。如果强硬相向,虽然向西方国家亮明了态度,却会使自己陷入空前的孤立,这不仅会给美欧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乃至动武提供口实,而且会使伊朗政府近年来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努力化为泡影;而如果伊朗选择沉默对待,则非但不会得到各方的同情,反而会招致更严厉的制裁以及难以预测的打击行动。两者殊途同归,伊朗不得不跳下美欧挖下的大坑。

面对空前“孤立”的处境,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130强硬表示:“伊朗将采取报复性措施。”

伊朗局势危及世界经济

欧盟扩大制裁名单。欧盟27国外长121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决定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其内容是在维持现有全部制裁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制裁名单,多达143家伊朗公司被欧盟冻结财产,另有39名伊朗公民被实施旅游禁令。这些公司、机构和个人被指直接参与了伊朗的核活动。

关于是否禁运伊朗石油,各国外长在本次会议上未能达成一致。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支持禁运伊朗石油。他们认为,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可以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从经济上进一步孤立伊朗。然而,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严重依赖伊朗石油的国家则反对这样做。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欧盟石油进口总量中的5.8%来自伊朗。伊朗排在俄罗斯、挪威、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之后,是欧盟的第五大石油供应国。而欧盟进口的石油中,近一半为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所用。目前,希腊正为债务危机焦头烂额,现金短缺,从伊朗进口石油是依靠信贷而非现金,因此希腊强烈反对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

美国“封杀”伊朗央行。美国当地时间121日晚,美参议院以100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一致同意对伊朗执行更加严厉的经济制裁,旨在切断伊朗央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

根据决定,对于与伊朗央行有石油及相关产品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美政府将冻结其在美国的资产,上述决定同样适用于外国银行。

此前众议院已经通过这项决定。按照美国相关程序,制裁决议还需奥巴马总统签字后才能生效。

1121,美国、英国与加拿大宣布制裁伊朗能源与金融部门,但当时奥巴马政府并未将伊朗央行列为制裁对象。部分美国官员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油价飙升,威胁全球经济复苏。

紧张局势危及世界经济。美国《时代》周刊1日发表评论称,美欧对伊朗实施新制裁的决议可能与以色列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威胁一样,可以用来恐吓伊朗人,但也会吓坏许多伊朗的关键贸易伙伴,毕竟伊朗每天250万桶的石油产量对世界至关重要,把这部分石油出口置于危险境地等于是将脆弱的全球经济推向衰退。

同日,《日本经济新闻》也表示,谴责伊朗的声音由英国扩展至整个欧洲,急速加剧了欧洲和伊朗的紧张关系。在伊朗和欧洲各国相互指责中,各项制裁伊朗的措施被提上日程,而伊朗也有可能进行回击,这使得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都受到影响。对此,世界原油市场已开始出现动荡,而日本是伊朗石油第二大进口国,如果伊朗石油被禁止出口,日本将会遭受巨大损失。

其它要闻

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中方努力有目共睹。112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开幕。本次大会计划持续12天,共分两个阶段,从1128125是小组谈判阶段,1269日是高级别会议阶段。,本次大会需在两大关键领域取得进展,一是落实去年墨西哥坎昆大会的各项安排,二是推进解决《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核心议题。

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詹妮弗•摩根近日表示,“我的感觉是,如果德班谈判失败,那将归因于美国政府的不作为,但要是能成功,则与中国的巨大努力分不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实现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方面,中国的行动和成效有目共睹。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这已被纳入中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十二五”规划之中,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做出贡献。

发改委打出煤电价格调控“组合拳”应对电力紧张。电煤方面,发展改革委宣布,自明年11日起煤炭企业供应给电力企业的合同煤价涨幅不得超过上年合同价格的5%,同时主要港口5500大卡的市场电煤平仓价格最高不得超过每吨800元,而直达运输市场的电煤价格控制在不高于今年4月份的水平。

电价方面,发展改革委宣布,自121日起,将全国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6分钱,将随销售电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4分钱提高至0.8分钱,传导到终端非居民销售电价就是平均每千瓦时提高3分钱。

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宣布将现行单一形式的居民电价,改为按照用户消费电量不同实行不同电价标准,电价随用电量增加而呈三级阶梯式的逐级递增。同时将对低收入群体提供每户每月10千瓦时或15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