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税开征计划千呼万唤出不来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开征燃油税,逐步提高石油消费成本,引导合理的石油消费是国家强调“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在引导石油消费上的宏观调控,落实节能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然而,燃油税自提出后,10多年来经历了无数波澜。近段时间,尤其是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燃油税出台的话题一度升温,再次成为众人关注和期盼的焦点。
一、历史回顾
早在1994年,国家有关部门即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的动议。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拟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决定。1998年10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1999年10月31日,《公路法》修正案获得通过。此后,有关部门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思路,制定了燃油税初步方案。2005年,中国公布的“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明确表示“适时开征燃油税”。2006年7月,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透露,财政部将密切跟踪国际油价变化,研究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燃油税尽快出台。其后,有关此项费改税政策有望于今明两年出台的消息,曾屡屡见诸公众视野。
然而,尽管历经10多年,但是燃油税的开征计划还是以“时机不对”、“燃油税改革方案出台受价格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需考虑各方面因素”等理由被搁置下来,燃油税政策的改革一直未见显著进展。
时间步入2007年,燃油税问题一度出现开征迹象。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2007年财政工作的八大重点》一文中指出:2007年将“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有关人士也透露,国家发改委一直在推动继续完善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并和财政部一直在研究,准备择机开征燃油税。但是,随着2007年养路费的征收,2007年出台燃油税的希望成了泡影,人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某个时间了。
二、燃油税改革的阻力分析
燃油税的开征计划为何突然“掉了链子”?首先还得从开征燃油税的好处和挑战说起:
与养路费相比,燃油税有很多好处。一、更公平合理。养路费以车计费,而不同的车辆由于使用率的不同,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和损耗大不一样;燃油税则是以油计税,行驶少则交税少。二、更经济简便。征收养路费要建造大量的收费站,养活大量的收费员,征收起来既复杂,成本也比征收燃油税高得多。三、更节能节约。由于上路越多则交税越多,车主势必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这在能源日趋紧张、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同时,机动车上路成本的提高,还有利于缓解大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
当然,燃油税的开征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大量收费工作人员的安置、对一些行业(比如出租车)将造成严重影响,以及中央与地方的税费分配问题等等。
就此问题,2007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目前关于燃油税的改革方案已经汇总至财政部、发改委、国税总局和交通部决策部门,只等四部委内部协商确定最终的模式,但目前仍有三道关口“卡”住了燃油税的实施,形成不得不考虑的阻力。
第一,大家不愿看到物价上涨。燃油税一旦加上去的话,对消费者的售价一定是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往往老百姓的情绪是愿意看到物价下降,而不愿意看到物价上涨。
第二,补贴弱势产业是难点。如何对弱势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目前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因此往往担心油价的上涨会引起各方面不良反应,所以迟迟没有下决心调整燃油税。
第三,交通部门30万人难安置。交通部门的担忧是,燃油税一旦开征,现有收费系统内的工作人员如何安置。据了解,全国养路费系统有工作人员30万人左右。张国宝说,其中一部分人可以加入到税收队伍当中来,但是不可能30万都进来。
而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也介绍说,中国政府目前尚未推出燃油税改革主要基于两点担忧:
一是燃油税的设计从总体上讲是不会增加全体消费者的税负的,但因为部分消费的对象和个人用油量不同,因此在结构上的负担将要发生变化。如公交车、出租车就会多缴税金,势必会加大负担。同样,其他部门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形成物价上涨压力。
二是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在高位运行,出台燃油税很可能会增加企业负担,对整个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对此,有关专家也曾表示,燃油税开征改革需要合适的四个时机:油价不是太高、中央财政收入不太紧张、税务管理准备充分、社会能够接受等。目前而言,前三个时机现在已经成熟,但是“社会能够接受”的时机似乎还不成熟。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如果燃油税问题继续拖延下去,阻力可能更大。现在国际油价下跌,是推出燃油税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虽然“老百姓的情绪是愿意看到物价下降,而不愿意看到物价上涨”,但如果拖到油价上涨的时候推出燃油税,物价不是显得更高吗?阻力不是更大吗?作为日益减少的资源,从大趋势来看,油价的上涨是难以避免的。这次油价的下跌恰为我们开征燃油税提供了一个机遇。一旦失去,不知道下次机会何时会回来。
而且,人员安置问题越拖延人员会越多,安置难度越来越大。2000年前后燃油税推出之所以功亏一篑,最大的阻力来自交通部门。除了养路费的收益外,人员安置是最大的问题。当初路桥收费人员不过十几万人,现在已经膨胀到了30多万人。由于路桥收费员工的待遇具有很大诱惑力,因此人员不膨胀几乎是不可能的。依照目前的膨胀速度下去,要不了几年,发展到40万人、50万人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专家表示,人员安置问题不应该成为燃油税的障碍。其一,以目前30万收费员算,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平均下来也不过才安排一万余人,消化并不难。其二,实施燃油税将节省下来大笔资金,这些资金拿出一部分安排这些人员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