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首份无悔减排报告发布
中国首份无悔减排报告是由经济学家樊纲指导,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等执笔完成。报告指出,城市化是中国无悔减排的重点。中国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成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731,说明城市化是导致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等都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至1/2。2009年,中国的GDP仅占世界总量的8%,但是钢消费量占世界的46.4%,生铁占60.9%,水泥约占48.7%,城市化进程要求的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需要生产大量的水泥和钢铁。庄贵阳(2008)指出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58%、52%、38%、82%、52%和69%。这说明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主要动力。中国城市化面临着高碳化发展模式的挑战,面临资源、能源约束,是一条不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
报告认为,中国低碳城市的综合战略分三步:第一步(2010-2020),实施无悔减排战略;第二步(2020-2030),实施化石能源替代战略;第三步(2030-2050),实施全面减排战略。
气候组织对国际城市的低碳发展经验的研究发现,城市针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三种:清洁能源及能效规划、气候适应规划和绿色增长规划。因此,城市在能源供应、建筑、交通、废弃物管理、城市整体发展和土地利用等领域寻求解决方案,而且领域之间也会有交叉和协同效应产生。
报告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六大“无悔措施”,分别是产业减排、能源减排、交通减排、建筑减排、消费减排和技术减排。
低碳城市无悔行动的综合战略,在中国现阶段最关键的是产业节能,也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低碳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影响中国2020年能否实现承诺碳强度下降40-45%的重要因素。而寻求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以及节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从而带动了新产业的产生和繁荣,各种低碳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其中新能源产业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前列,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报告建议,可以从“汽车排放税”入手加快试行“碳税”。在有条件的城市加快试点汽车排放税,可作为地方税,与“房产税”一起试点调节“房”和“车”两大民生问题。发挥税收中性的作用,“汽车排放税”不用于财政的一般性公共支出,而是用于公共交通的补贴。如在地铁建设比较快的城市,可用汽车排放税的收入补贴地铁票价,一方面解决地铁运营可持续的问题,另一方面用汽车排放税来补贴地铁票价,鼓励市民多乘坐地铁,从而减少驾驶私家汽车的排放。
——无悔减排(non-regret mitigation),又称无悔潜力(non-regret potentials),是指即使全球没有变暖,我们也要做的一些有助于减排的行为,做了总不会后悔。做这些事情抓住的时间点和行动,就是无悔机会(non-regret opportunities),实施的行为就是无悔措施(non-regret act),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就叫无悔政策(non-regret policy);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无悔减排是指可以实现经济回报大于成本投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的行动。无悔减排意味着无成本或者低成本也能减排,或者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减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悔减排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减排。
地震刺激全球煤炭需求 内蒙古煤企重组“升级”
日本对煤炭的需求增加。日本震区燃煤电厂的存煤被地震引发的海啸冲走,增加日本对煤炭的需求。另外,由于日本20%的炼油设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日本将从亚洲炼油厂进口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这将导致亚洲地区的油气需求增加。由于煤炭、油气以及电力之间的替代关系,这也将导致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动力煤需求增加。
全球动力煤的需求增加。日本动力煤的主要进口来源国是澳大利亚、印尼、中国、加拿大、俄罗斯和越南等。2008年日本进口了1.05亿吨电煤,澳大利亚是其最大的出口国,占比达68%;中国的份额大致为8%。因此,无论是从直接和间接影响来看,日本地震可能导致全球动力煤的需求增加,从而推高动力煤的价格,这对亚洲市场的影响尤其大。
日本地震会影响我国对日本出口焦炭的企业。对中国而言,我国2008年对日本的煤炭出口量为1262万吨。其中,934万吨为动力煤,其他为焦煤。从短期内对焦煤的影响来看,日本地震会影响我国对日本出口焦炭的企业,因此,我国焦炭出口企业需要调整产量或者寻找新的焦煤出路。尽管短期内日本的钢铁厂无法进行生产,但是,由于震后重建导致的大量钢铁需求,则可以由作为生铁和粗钢的“世界工厂”的中国将日本缺失的产量弥补起来。这样,中国国内的焦煤需求量会增加,那些原先将焦煤出口到日本的企业可以转向国内市场。
内蒙古煤企重组“升级”。 从2011年到2013年,通过兼并重组,将全区地方煤炭企业从现有的353户减少到80-100户之间,在地方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五千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其中20户营业收入要超百亿元。“十二五”末期,内蒙古全区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其中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70%。2013年底,全区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120万吨(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到300万吨)。生产规模在120万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市场。
核隐患点燃新能源产业动力前景广阔
暂停审批新建核电站,新能源的预期将进一步提升。日本核泄漏引发全球核电信任危机,我国也暂停审批新建核电站,并下令全面检查现有核设施,同时国务院宣布将调整2020年核电扩张计划,核电板块受此影响也开始不断走低。但近期市场更多地表现为轻“危”重“机”,此次事故对新能源未来发展的结构将发生较大影响,对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的预期将进一步提升。
安全成为重中之重。3月16日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1.4%。按照政府既有承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其中核电将贡献4%的比重。核电规划如果调整,核电比重的下降无疑将影响整个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的实现以及能源结构的转型速度。但是,受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影响,3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电发展的大方向不变,决定提到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
“质”与“量”并重。未来5年,我国风电产业将继续保持“十一五”期间的高增长态势,装机规模在“十二五”末有望达到13000万千瓦,风电装备制造能力也将得到很大提高。但与“十一五”期间仅仅关注装机容量不同,“十二五”期间“质”“量”并重将成为风电发展的基调。在经历过去几年风电装机快速式的发展之后,强调注重风电发展质量无疑为中国风电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在
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8GW,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53%,“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保持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在政策的支持下将迅速成长,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局面在“十二五”期间将得到有效改善,预计201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500万千瓦。
一周能源新闻
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光伏逆变器是光伏产业中最后一个规模巨大且没有被充分挖掘的富矿。据有关部门测算,光伏逆变器目前的市场规模为43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5年,即使考虑售价下降,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也将超过1000亿元,是光伏零部件中不多的能够超千亿的细分子行业,竞争的胜出者有望成为超百亿的大型公司。
2011年闽东电力拟转型风电。福建省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下,2011年公司将特别做好风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决定投资和有选择开发省外风电资源,进行战略转型。拟整合现有资源,有序推进路上风电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海上风电项目,精心经营主营对海上及陆地风电项目投资开发的航天闽箭新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今明两年将投入190辆电动汽车。中山市在今明两年将投入190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40辆电动公交车,30辆公务乘车,120辆环卫清洁用车。三处充电站的建立有助推广私家电动车发展,电动公交充满电后可行驶
结束语
日本地震和核泄漏不论对国际煤炭市场的长期影响,还是对我国中长期核电发展的影响,最终都将对中长期国内煤炭市场形成利好。“十二五”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时期,在15%的约束目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激励下,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新能源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网、国际能源网、中国经济网、新浪财经、大洋网、国际新能源网、东方早报、国际煤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