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服务北京奥运的新型混合动力车
(图片来源:新华网)
开一次什么样的奥运会一直是北京争论的焦点。北京曾经许诺2008年将要开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资源、环境制约瓶颈的暴露,使我们的头脑冷静了,奥运会对于中国不是一个辉煌的终结,而是中国崛起的序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资源极度匮乏,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倾其财力、物力、人力来建筑一个仅仅是为了炫耀的绝顶之颠,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长久的、可持续的崛起。因此,北京修正了自己的目标——开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什么样的奥运会是一次“成功的奥运”,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将奥运精神融入到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内涵之中。北京将要举办一次绿色、科技、人文化的奥运会。2002年以来,全国的煤电油运紧张,环境的急剧恶化,资源急速消耗,以及北京夏季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和冬季发生的天然气短缺,使我们更加清晰了什么是“成功”的标准。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人类最大的一个主题,中国和北京都无法回避,因为这也是北京所面临的一个艰难抉择。2008年北京和中国都需要召开一次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奥运会,向全世界昭示我们将与人类共同走向未来,这是成功的精髓所在。为此,北京已经开始行动。
奥运会电力保障筹备工作全面启动
10月31日,北京电力公司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奥运会电力保障誓师大会,全面启动奥运电力保障筹备工作。这标志着奥运筹备工作的重心已由奥运电力工程建设向奥运供电保障转移。
目前,北京电力公司已经确定奥运会和残奥会相关重要保电场所244个。为保证奥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北京电力公司为奥运设施提供双路以上电源。下一步,将建立奥运赛事供电指挥体系,组建奥运赛时电力应急抢修队伍,制定变电、输电、电缆、配电系统的抢修预案,制定备用发电车应急启动预案,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指导奥运重要客户提高配电设施运行维护水平。按照进度,奥运会供电保障筹备工作在2008年6月31日前完成,2008年7月奥运村开村时,一切保电工作就绪。
保证奥运空气质量,北京考虑限制高耗能产业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正考虑在明年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限制北京周边的炼钢、石化和其它工厂的运营,以减轻奥运会期间的空气污染。
《财经》杂志近期的一篇报道称政府环境部门已经原则上批准了“保证”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的一揽子行动计划。《财经》称,这个计划正在修改中,之后将上报国务院审批。该计划将要求炼钢、石化、建材和其它生产企业在奥运会前后58天期间停工或减产。
奥运村将建绿色空调系统,避免“热岛效应”
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居住区共有42栋楼房,如何避免大规模安装常规分体空调形成区域性的“热岛效应”?
据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日前发布的《奥运工程科技创新百问手册》介绍,奥运村将采用绿色空调系统,即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如此一来,不仅能解决热岛效应问题,还能减少向大气排放一氧化碳180余吨。
奥运村将利用清河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再生水),建设“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再生水中的温度,为奥运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利用再生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进行能量交换,不用冷却塔或分体空调的室外机,没有噪声、烟气排放的污染,夏季改善了大型建筑群室外的热环境,能够完全消除热岛效应,营造绿色社区环境。同时,这一项目建成后,采暖每年可替代燃煤8000余吨,减少向大气排放一氧化碳180余吨、碳氢化合物3.6吨、二氧化硫135吨、粉尘80余吨。
地热水处理站:更为环保和节能
在北京奥运会摔跤馆以东二三百米处,坐落着一间300多平方米的简陋平房,这是地热水处理站,明年在摔跤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所使用的淋浴水,全部从这里输出。
扒开处理站外面一个普通的井盖,可见水泵正在辛勤工作。水泵往外源源不断地抽取平均温度在40℃左右的深井水,经处理站内活性炭过滤罐和锰砂过滤罐处理后,进入巨大的储水罐。温水通过不同的管道向使用点运输。
从出水管出来后,这些地热水还要流过地下管道,才能进入壮观的摔跤馆。为了避免热损耗,地下管道全用聚氨酯做了保温处理。而如果储水罐内的水静置其中的话,水的温度也会不断下降,所以储水罐中和使用点的热水在不断地进行水循环。“这样能保证热水24小时才降温1℃。”负责人说。
据其介绍,水泵每天能抽取2000吨热水,平时每天供上万人洗澡绰绰有余,赛时供运动员、志愿者洗澡,用水量完全能达到使用要求,这点在8月份举办的奥运摔跤测试赛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中国将启动“支撑绿色奥运科技专项行动”
北京奥运建设现已进入关键决战阶段,“科技奥运”下一阶段工作将突出三大重点,首先是针对节能减排、奥运城市交通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提出的科技新需求,启动“支撑绿色奥运科技专项行动”。中国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暨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透露了上述信息。另外两大重点分别是推进“科技奥运”宣传展示工作;围绕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加快推进“科技奥运”产业化进程,使科技惠及民生。
“支撑绿色奥运科技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及目标有六个方面:
一、积极采用一批先进、可靠的纯电动、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等清洁汽车,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奥运“绿色车队”,实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中心区周边及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低排放”目标。
二、重点开发太阳能路灯及并网光伏发电技术,达到奥运场馆绿色能源利用比例26%的目标。
三、重点进行国家体育场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地源热泵系统等节能与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示范,实现奥运主要场馆及设施节能60%~70%的目标。
四、重点开发水系节水和水质高效净化技术,完成奥运场馆区多年平均雨水综合利用率超过80%,奥运场馆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的目标。
五、进一步开展奥运车辆智能识别检测系统、奥运路线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等研发与示范,实现市区道路路网群体交通诱导覆盖率80%以上、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平均时速不低于60公里、对5000辆奥运车辆监控服务等目标。
六、重点开展奥运场馆无线宽带、奥运城市宽带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新型手持计算机终端等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基本实现四个ANY,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使用任何终端设备都能够安全、快捷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无语言障碍的、个性化的奥运信息服务。
中国科技部部长、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长万钢表示,科技界肩负着“科技奥运”建设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实现下一阶段的上述目标,将会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绿色和环保程度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结 语
奥运会将提出更高的发展标准,这是一个国际化的高标准,北京需要适应在新的标准下发展运营这座城市,并将这一新的高标准下所建立的各种新型盈利机制通过奥运盛会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这一过程正是北京的商机所在。北京如果战略规划得体,执行有力就可以创造一系列新型的,立足于节能、环保、综合利用资源和信息化的能源环境产业。(主要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能源网、中国电力网、英国《金融时报》、CCTV、中国房地产报、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