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全球合作减排任重道远,国内能源变革气象万千
(2016/12/12-2016/12/18)
国际新闻
1. 欧盟新能源发展报告:设定阶段目标 兑现减排承诺
欧盟在签署《巴黎气候协定》时承诺,2030年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为兑现这一承诺,欧盟公布了1000页的新能源发展报告,提出了阶段性节能减排目标和一系列建议,并对现有新能源政策进行了修改。
这次报告是草拟版本,一经公布引起各界广泛讨论和关注,很多人士对其中一些建议提出质疑。欧盟委员会将就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讨论结果进行修改,一旦投票通过,将形成欧盟未来14年能源发展的法律文件。
在报告提出的诸多建议中,减少能源消耗与逐步淘汰燃煤成为最受关注的关键内容。报告提出,2030年前,欧盟总能源使用量减少30%,包括减少能源浪费及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而减少能源浪费的关键措施是革新老式建筑,提高能源效率,为此将实施“智能金融、智能建筑”计划。2020年前募集100亿欧元进行建筑改造,2030年前此项目总投入大约1200亿欧元。报告还提出,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比例占到总能源的27%,其中5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报告另一大关键内容是称为“容量机制”的补贴政策。对那些使用燃煤或天然气的工厂,设定二氧化碳排放界限为每千瓦时550克,只有低于这一排放标准才能获得补贴,低得越多补贴越多;逐渐淘汰老式燃煤厂,保留或新建能效更高工厂。
2. 22家光伏企业遭遇欧盟征收反倾销税,九成出口量“被退出”价格承诺
根据15年前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国原本应在2016年12月12日享有WTO协定下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如此一来,对华发起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家,便不能再运用“替代国”的方法(业界认为此方法存在严重的偏差)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存在倾销。
然而,欧盟、美国、日本仍然坚持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对此,在12月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严词驳斥,用少有的“强烈不满”一词表态称,少数世贸组织成员在如期履行第15条义务的问题上表态含糊,企图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
事实上,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之外,一些国家仍然打着贸易救济的幌子,与中国产业处处作对。例如,欧盟委员会就以违反价格承诺相关条款为由,宣布在对华光伏双反案中取消两家中国企业的价格承诺,并对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据《证券日报》记者粗略统计,已有22家中国企业在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中被取消,或主动退出了价格承诺。“这些企业几乎占到了中国光伏出口量价的90%以上。”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3. 比尔·盖茨牵头成立清洁能源投资基金
由美国企业家比尔·盖茨等全球科技、工商界投资人组成的突破能源联盟12日宣布,成立突破能源基金,规模达10亿美元。基金将用来投资清洁能源新兴技术,力争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接近零的水平。
突破能源联盟说,该基金将投资那些能为各国民众提供下一代可靠、平价、无排放的能源等的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公司。基金计划投资发电、储电、交通和农业等广泛领域。
突破能源联盟当天还推出了一份能反映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领域的文件。这份文件不仅可以指导突破能源基金的投资重点,也可以为其他致力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投资人提供指南。
比尔·盖茨在一份声明中说,投资人发起这个新基金是突破能源联盟去年成立时所作承诺的下一个步骤,此举将增强基础研究领域的公共投资。
突破能源联盟成立于2015年底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旨在通过投资推动清洁能源新技术市场化。成员包括美国脸书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曾多次被评为“非洲首富”的实业家阿利科·丹戈特、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以及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等。
国内新闻
1. 发改委:105个项目入围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国家发改委13日举行定时新闻发布会,介绍经济运行等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会上表示,目前,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已覆盖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5个项目入围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赵辰昕表示,一是加快批复地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11月,发改委新批复了天津、青海、湖南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目前,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已覆盖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是组织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在各地推荐基础上,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11月27日印发《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公布了105个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并对规范开展试点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提供示范。
2. 国内油价迎四年来最大涨幅 加满一箱油多花17元钱
12月14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表示,受主要产油国达成石油减产协议等因素影响,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6年12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435元和420元。
从全国平均来看,90号汽油每升上调0.32元,92号汽油每升上调0.34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36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36元。
12月10日凌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与非OPEC产油国在维也纳达成了联合减产协议,这是15年来首度达成减产协议,直接推动国际油价上行。
至此,国内油价迎来年内第9次上调,涨幅创年内新高,并一举创下自2012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上一次超越本轮涨幅的调价发生在四年前的2012年9月,当时汽油上调550元/吨,柴油上调540元/吨。
本轮油价大幅上调后,国内汽油价将全面回归“六元”时代,消费者的用油成本将大增。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升容量估测,加满一箱汽油将多花17元钱。
截至目前,2016年以来,我国汽、柴油价格已经历了五次下调、九次上调、四次因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而搁浅、六次因国际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的“地板价”而不调整。涨跌互现后,我国汽、柴油价格累计每吨分别上涨915元和880元。
3. 国内首个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将在深圳举行
国内首个以新能源物流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新能源汽车(物流车)挑战赛”将于12月20日在深圳举行。大赛包含物流车汽车环线评测赛、性能评测赛以及试乘试驾三个环节。整个赛事以安全性为主,途中穿插电动物流车汽车性能和技术指标极限评测,主要针对物流车动力、制动、爬坡与操控等综合性能。
东风特汽、重庆瑞驰、北汽新能源、扬子江等十几家国内新能源主流车企已踊跃报名参赛。同时,组委会将邀请顺丰速运、UPS、DHL、德邦物流、圆通物流、京东商城、深圳同城货的、城马联盟、凯东源物流等物流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新能源物流车租赁企业共同参与,并进行零距离试乘试驾体验。
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16年9月,共推广纯电动物流车9203辆,成为全球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城市。目前,深圳市共有城市配送车辆6.76万辆,其中,营运性配送车辆4.68万辆。到2020年,深圳将力争实现使用纯电动物流车比例不低于50%,打造万车级别的新能源绿色大车队。
(主要新闻来源:环球网、人民网、国际电力网、国家能源局、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