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1. 欧盟未来二十年能源与气候目标通过
欧洲议会在近日全会上投票通过了面向2030年的能源与气候目标,即CO2减排40%(相比1990年)、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30%以及能效提高40%。
这一结果的出炉并不容易。早先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一些成员国担心竞争力和成本问题而不愿意在气候目标问题方面采取果敢的行动。
议会同时认为,欧盟委员会于今年1月22日提出的至2030年欧盟气候和能源政策框架提案是目光短浅和不具有雄心的,特别是缺乏成员国可再生能源目标以及任何有意义的激励能效的新行动。
实际上40%的减排目标介于环保积极派与环保保守派各自的主张之间。据悉,欧洲相关产业和高耗能行业的主张是35%,环保NPO等组织则主张减排50%~60%,而德国提出的主张是50%。因此,有观点指出,虽然减排40%看起来相当具有震撼力,但实际上对可再生能源而言,原本达到40%的减排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这次定下的目标并不高,而且在节能方面也没有提出具体数字。
欧洲议会指出,CO2减排40%等上述目标应该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根据国情分解为各成员国的目标予以推进。议会投票本身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以及成员国之间需要在今年晚些时候出台最终方案前达成一致。
欧盟官方数据显示,与1990年相比,2012年可再生能源使用水平提高了14.4%,碳排放则削减了20%。
2. 日本政府坚持重启核电站
日本政府2月25日确定新的《能源基本计划》草案,将核电定位为“重要的基本负荷电源”,明确在安全的条件下推进核电站重启的方针。这表明,日本已经彻底推翻了民主党野田政权提出的“2030年零核电”的目标。
所谓“基本负荷电源”就是指不受季节和时间限制都能稳定提供电力。这一表述明确了核电站仍将处于日本电力生产的核心位置。草案并未明确核能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据报道,在日本经济产业省最初拟定的方案中,核电被定位为“重要的基础电源”。
然而,因执政党“去核电”派议员认为这一表述突出核电的色彩过于强烈,遂做出了修改。草案也强调了今后三年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具体措施包括:缩短环境评估时间、研发大型蓄电池、构建送电配电网等。《能源基本计划》草案将于3月提交内阁会议审定。
3. 伊拉克拟建五座大型炼油厂 提高原油提炼能力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伊拉克启动卡尔巴拉省(位于伊拉克中部地区)日产14万桶原油的大型炼油厂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满足伊拉克日益增长的石油衍生品需求。
伊拉克石油部发言人称,以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为首的几家韩国财团将进行工程和建筑技术合作,在今后54个月内共同建设这家炼油厂,同时还有其他四家公司参与该项目。该发言人补充说,这一项目的工程、建筑和设备总价值将超过60亿美元。
预计该炼油厂将生产汽油原料,瓦斯油,气体燃料,液化天然气,喷气燃料和沥青。该炼油厂是巴格达计划建立的四家炼油厂之一,以提高伊拉克原油提炼能力,达到日产原油75万桶。据201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统计的数据,伊拉克原油日产量达到80万6000桶,石油产品产量达到58万桶。
4. 国际能源署上调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
国际能源署(IEA)上调其对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数据。由于新兴市场石油消费的反弹,2014年全球石油每日需求量将增加12.5万桶至9260万桶。
由于非OPEC国家石油生产停工,2014年1月,全球石油供应量每日减少29万桶。尽管如此,非OPEC国家每日石油生产量仍比2013年高出150万桶。OPEC成员国的石油生产量升至每日2999万桶,而非OPEC国家产量却每日减少至5564万桶。
国内新闻
1. 国内油价今年首涨 汽油平均每升上调0.15元
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自2月27日零时起我国汽柴油价每吨分别上调205元和200元,折合90#汽油每升上调0.15元,0#柴油每升上调0.17元。据悉,这是自2013年9月以来涨幅最高的一次,也是国内油价在2014年的首次上涨。
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是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根据2月26日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变化情况计算,并累加上个调价周期应涨未涨金额确定的。2月中旬以来,受北美地区极寒天气、以及部分产油国减少原油供应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上行,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上涨明显。
图1 2014年国内首次油价上调(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2. 2013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居世界首位
中电联25日透露,2013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发电继续呈现超高速增长。据悉,2013年全年中国电网投资占电力工程投资比重为五成一、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电源投资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比重达到七成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5829万千瓦、占总新增装机比重提高至六成二。
中电联称,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达到12.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3.9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三成二、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发电量5.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511小时、同比降低68小时。全国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321克/千瓦时,提前实现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居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2013年中国制造业用电增速逐季攀升,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先降后升。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为六成九、同比提高13.6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增长6.8%,分季增速依次为4.5%、5.0%、8.0%和9.3%,反映出下半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生产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四大行业全年合计用电同比增长6%,分季增速依次为5.3%、3.3%、6.9%和8.6%,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43个百分点。
3. 去年中国新增探明石油储量连续第7年超10亿吨
中国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27日在北京透露,2013年中国的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84亿吨,连续第7年超过10亿吨,保持高位增长。其中,石油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2.02亿吨。除石油探明储量的高位增长外,天然气也出现储量的大幅增长。许大纯表示,2013年中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6164.33亿立方米。当年,天然气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3818.56亿立方米。此外,中国煤矿、铁矿、铜矿、铅矿等主要固体矿产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也出现持续增长。不过,受到去年地质勘查投入下滑等因素影响,部分矿种的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增速减缓。
石油天然气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30余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之下,中国对石油等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也扶摇直上。加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水平总体不高等多重因素,中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国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2.1亿吨和1175.73亿立方米。虽然两者均实现一定同比增长,但供需紧张的状况难以根本缓解。
国际上一般将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视为“安全警戒线”,一旦超过警戒线,则需警惕石油能源安全问题。据国土部此前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57%左右。自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警戒线后,已经连续5年超过警戒线。国土部称,中国油气储量的稳步增长,对于增强本国能源安全供给的保障能力将有重要意义。
(主要新闻来源:中新网、中国能源网、新华网、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