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主席出访带动中国新一轮能源外交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06-04-29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06/4/29

 

胡锦涛主席会见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图片来源:搜狐网)

 

       本周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结束了对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为期三天的访问之后,周三和周四又开始了对非洲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的访问。虽然此行谨慎低调,尽量淡化对石油的意图,以避免美国的敌意,但对沙特和尼日利亚这两个全球最重要的产油国的访问已经清晰的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把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视为外交政策的头等大事。

 

       沙特和中国自1990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现在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从今年1月下旬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访华到此次胡锦涛主席访沙,时隔不过3个月,充分反映了两国关系的空前密切。中国目前是沙特的第四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而沙特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供给国之一,中国一半左右的石油进口来自于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在西方国家试图降低对中东石油依赖度的同时,中东国家也正努力扩大其外交范围,打破美欧企业在其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垄断地位。

 

       此次胡锦涛主席与阿卜杜拉国王会谈时提出了5个重点合作领域,其中第2个就是“深化能源合作,扩大原油贸易,探索在储油设施、炼油、石化和销售方面的合作”,中沙两国本次除了签署了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外,还签订了一份安全合作协议。出访沙特期间,沙特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表示,到2010年,该公司对中国原油出口将达到每日100万桶。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平均日产原油800万桶,占全球日产的一成以上。2005年中国每天从沙特进口石油44万桶,这一数字在2006年达到约50万桶。市场人士分析,中国与沙特两家石油巨头的合资合作有利于双方石油供销双赢。单就中石化而言,如果和沙特阿美的一系列协议落实之后,中石化70%的原油进口都将来自沙特。目前,这一比例为55%-60%

 

       在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中尼两国也讨论了能源合作事宜。中国的政府援助和基建项目是成功打开非洲入口的一个有力工具,尼日利亚将给予中国竞拍四个石油开采许可证的优先权,以换取中国对尼日利亚4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上周还宣布,已出资27亿美元,完成了尼日利亚一个油田45%股权的收购。非洲其他国家也对中国、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探寻石油的努力表示欢迎,并希望以此减轻对西方的依赖,制衡其他国家。今年头两个月,安哥拉已经取代沙特成为对中国最大的原油出口国。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预期今年中国的原油需求将比2005年增长5.5%,逼近每日700万桶,尽管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只占全球总需求的8%左右,但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这一比例却在迅猛增长。

 

       对于中国寻求能源供应的举措,美国则始终持敌意态度,美国政界不断指责中国的能源外交政策,包括与伊朗、苏丹等西方不齿的国家的往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际,全球油价屡创新高,使得中国对能源的探寻更加紧迫,也加大了中西方的经济摩擦,更为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提供了借口。中国的能源外交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搜狐网,华尔街日报,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