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洁净能源号角吹响,水风核电全面集结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10-09-02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10/09/02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世界水电

书”-装机容量420万千瓦的小湾水电站(图片来源:中国网)

中国水电百年 终成世界最大水电强国

2010825日上午12点,全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标志性机组揭牌仪式在华能小湾水电站隆重举行。我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大关,标志着我国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率也从改革开放前的技术可开发量不足10%提高到30%左右,这个突破对优化国家电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经济,转变电力行业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回首望去,中国水电已走过了光辉灿烂的100年历程,建成了大中小型水电站4.5万余座,总装机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已雄居世界第一。100年来,我国水电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查清了水力资源状况。查清了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和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分别为6.9亿千瓦、5.4亿千瓦和4.02亿千瓦。

二是水电开发规模不断迈向新台阶。20049月,我国水电总装机突破了1亿千瓦大关,2010年达到2亿千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国。我们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水电装机容量比建国50年的总和将近翻了两番的超越。

三是水电坝工技术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包括200米级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技术、200米级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300米级特高拱坝及100米级特高碾压混凝土拱坝技术、坝工基础工程技术、高速水流的消能工技术创新在内的重大关键技术得到全面突破。

四是水力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已建单机容量5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32台,在建109台,在建已建总装机容量达9075万千瓦,已建在建数量均居世界前列。

五是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推动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技术屡攀新高峰。目前国家已启动建设的1000千伏交流和 800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顺利进行,将对实现跨大区跨流域输电、水火电互济调解调节和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是水电开发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我国水电建设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电力的同时,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防洪、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电是我国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资源最明确、技术最成熟、最清洁和最经济的能源。100年来,我国水电累计发电量7299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了27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亿吨。随着我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水电对我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效果将愈加显现。

继往开来,水电明天更加辉煌

鉴于水电是中国目前可开发程度最高、技术相对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当前减排形势紧迫的形势下,中国水电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相关产业带来超过万亿的投资效应。中国水电将在2015年前完成7000万到80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中国水电100年纪念大会上表示,为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届时水电装机容量须达到38亿千瓦。7000万千瓦已经相当于大约4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对于近年来发展受限的中国水电而言不啻为一个强力复苏的信号。虽然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但30%的水电开发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

除此之外,水电发展机遇带来的规模投资效益也逐渐展现。中国水电在5年内新增的装机容量会拉动8000万到1万亿的投资规模,受益产业涉及水泥、钢材、水利、重型施工设备、水轮机、电气设备等行业的发展。

未来10年中国核电装机至少增7

在中国努力发展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依赖的漫长征程中,除了水电之外,核电显然将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兑现哥本哈根大会前的承诺,中国非化石能源占比到2020年要达到15%。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发展三类非化石能源,即核电、水电以及非水能的其他非化石能源,后者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这其中,核电需要贡献4%-6%的占比。据初步测算,如要在2020年完成非化石能源比例达15%的目标,核电规模至少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而目前国内的核电装机只有900万千瓦,未来有高达78倍的增长空间。

核电的成本优势不仅在于其单位价格低于其他能源形式,而且在于成本稳定。这将使之赢得更多的下游投资。据国际核能组织统计,核电发电成本水平已接近50美金/兆瓦小时。我国成熟的核电站的单位建造成本也已低于0.4/千瓦。同时,中国核电装机容量比例低于2%,相比全球平均水平16%仍有相当的差距。这也成为核电发展的提供重要推动力。此外,核电相比其他清洁能源电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表现为其利用小时接近7900小时远超过其他能源发电方式,对电网的冲击性较小。

中国已具备独立发展海上风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