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12/14]印俄签署建造核电站等合作协议能源大市探索“电能替代”治霾路径
作者:裴梦玲 来源:ceep 日期:2014-12-17 访问量:

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印俄签署建造核电站等合作协议能源大市探索“电能替代”治霾路径
(2014/12/08-2014/12/14)

国际新闻

 
(图片来源:weixin.sogou.com)

1、印俄签署建造核电站等合作协议
  近日,印度总理莫迪与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后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核电站建设、军事、油气田开发和原油供应等。
  在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最重要的是两国“加强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合作的战略远景”。两国计划在今后20年合作建造至少12座核电站,其中包括即将在泰米尔纳德邦建造的第3座和第4座核电站。莫迪表示,其他10座核电站的选址将在今后确定。两国还签署了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相互提供技术支持并保证核技术信息保密的文件。
  根据相关协议,印俄两国今后两年将开始石油与天然气合作勘探和开采,俄罗斯在今后10年保证向印度提供原油。
根据相关协议,俄军事院校将帮助培训印军事人员。此外,两国还同意合作生产先进军用直升机。

2、英国逐步限制发展柴油动力汽车
  今年是英国《清洁空气法》颁布60周年。早些时候,世界卫生组织曾点名批评,目前英国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突破安全底线。英国议会“环境审计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也将英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上升到“公共卫生健康危机”的层面,建议政府采取措施,逐步限制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私家车辆的使用,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更多“低排放区”以改善空气质量下滑的局面。
  报告称,英国每年有近3万人死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这一数字与吸烟造成的死亡人数相当。英国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中有42%的一氧化碳、46%的氮氧化合物和26%的颗粒物来自车辆尾气排放。报告建议,学校、医院和护理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兴建应远离主路,现有的此类设施也应尽快安装空气过滤设备,以减少空气污染对学童及患者的不利影响。报告还建议,由政府提供补贴升级现有柴油车发动机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3、联合国利马气候大会遇分歧再度延期
  据报道,联合国利马气候大会于12月12号结束,190多个国家代表将讨论得出一份正式的谈判文本,在明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签署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各国经过11天的磋商谈判,现在存在着四大分歧未能解决,预计这次气侯大会会再度延期。
  第一,如何在明年巴黎气候大会将签署的2020年后协议包括的各个要素中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方存在较大分歧。
  第二,是各国的“国家自定贡献”(INDC)明年能否如期提交。根据目前的情况,明年如期提交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困难较多。
  而在上述国家自定贡献提交后,是否必须在2015年底的巴黎会议前对这些贡献进行事先评估,也是争论焦点。
  第三,是资金问题。绿色气候基金目前已经筹资达到100亿美元,但距离2020年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在资金筹措方式上,发达国家甚至提出希望一些发展中国家出资,这一问题有待谈判解决。
  第四,发展中国家关注的技术转让问题亦是分歧之一。

4、国际油价跌跌不休
  今年上半年,受国际地缘政治事件频发的影响,比如持续紧张的乌克兰局势和伊拉克冲突,以原油为首的战略资源价格节节走高。不过,时至下半年,局面急转直下,截至现阶段,WTI和布伦特较6月高点的下跌幅度达40%。
  目前,原油价格不断刷新数年低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其主要归因于全球范围内石油需求放缓,在美国页岩能源热潮的部分带动下,市场上的原油供过于求。其次,随着原油价格大跌, OPEC成员们相互施压,以竞相降低售价来争夺市场份额。
  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OPEC组织成员国的原油总产量与10月份相比减少了39.01万桶/日,至3005万桶/日。同时,OPEC本周三还下调了2015年全球对该组织原油需求的预期。OPEC表示,2015年全球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形势还将加强,并预测明年其原油的全球需求将会下降至2892万桶/日,较前次预估低28万桶,比当前产出少逾100万桶。此外,若当前原油价格的疲势继续持续更长时间,那么将影响到2015年非OPEC国家的供给预估,尤其是对页岩油增长的预期。
 

国内新闻

 


(图片来源:中国环保网)


1、能源大市探索“电能替代”治霾路径
  大气污染重灾区河北省唐山市为治理雾霾,正探索“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电能替代之路,增加清洁能源消费,减少煤炭使用量。
一煤独大,是河北省能源结构的传统模式,煤炭约占全省能源结构的90%,造成了严重污染。作为钢铁重镇,唐山是河北省能源消耗最大的城市,燃煤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2013年,唐山地区环境平均达标天数106天,达标率仅为29%;重度污染以上天数82天,占2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监测值是河北省平均值的近2倍。
  根据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到2017年全省削减用煤4000万吨,其中,唐山的煤炭削减量占全省的63%。为此,今年唐山启动了26个电能替代示范项目。电能替代,就是“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把工业锅炉、居民取暖厨炊等用煤改为用电,减少直接燃煤;发展电动汽车、电气化轨道交通等,减少石油依赖。

2、32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惠及哈尔滨4.3万户家庭
  穹顶、尖塔、欧式廊柱……走在哈尔滨市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一座座有着浓郁欧陆风情的建筑。今年,哈市共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20万平方米,让4.3万户家庭受益。
  今年,哈市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与城市交通体系、特色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老旧街区改造和生态体系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相结合,以装饰性节能改造为亮点,以一般性节能改造工程为依托,对具有保留价值和符合要求的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节能综合改造,全年共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20万平方米。其中,装饰性节能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改造楼体80栋,涉及百姓近7000户;一般性节能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270万平方米,改造建筑490余栋,惠及百姓超过3.6万户。

3、中国科学家在生物燃料转化方面取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发布了一项在生物燃料领域的研究成果,该所研究人员通过克服原料难以降解的特征,从而提高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并节约生产成本。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工业废弃物、秸杆等生物原料具有难以降解的化学结构特征,转化率偏低,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变得非常困难和昂贵。
  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甘薯等块茎类非粮原料。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甘薯最大生产国,且甘薯具有高淀粉和可发酵性糖,使之理想的1.5代燃料乙醇的原料。但目前薯类原料粘度不能有效降解,制约了其转化燃料乙醇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一种高产降粘酶系的菌种及其应用,通过简单的操作工序,即可降低薯类原料粘度,此举将有效解决制约中国薯类原料发酵的成本问题,大幅度提升中国薯类原料发酵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目前,该项研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4、山西成立煤炭基金推动煤老大转型
  日前,“煤基低碳联合基金”取得进展,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与山西省共同出资设立这项基金,用以吸引科研人员,围绕煤基低碳利用开展基础研究。
  根据双方商定的意向,这项基金将聚焦煤炭开采、煤层气、煤化工、煤电、煤机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采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运作模式,借助国家联合基金平台,推动昔日“煤老大”变身“煤科老大”。
  这是煤炭大省山西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所做的又一努力。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步入下行通道,山西、黑龙江等资源型地区转型压力陡增。
 

(主要新闻来源:新华网、能源网、国家能源局、国际能源新闻、国际能源网、中国新能源网、国际新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