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择机推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
(图片来源:易阔每日财经)
一直以来,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和电价改革为核心的我国能源价格改革机制经历了多方讨论论证,然而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不仅仅是价格领域的问题,它还涉及整个能源领域相关机制的改革,涉及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需要完整的配套措施和有利的展开时机。9月初国际油价下挫,同时通胀压力稍减,能源价改似乎迎来了合适时机。
1、全球经济低迷国际油价下挫,多方因素困扰未来走势难料
9月5日,据中新网电报道,本周四国际油价再度下挫,至每桶107.89美元,再创4月18日以来最低结算价,比起7月份创下的14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跌幅达到将近30%。受美元进一步走强以及需求下滑的拖累,油价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走低,而上一次连续5日下跌是在2007年5月。
本次国际油价下跌的直接原因被认为是长期以来支撑油价上涨的天气因素,9月3日“古斯塔夫”飓风警报解除,恶劣天气对墨西哥湾产油和炼油设施造成的破坏远远小于预期,而从深层次分析,供需关系的变化仍是左右油价涨跌的基础因素。受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高油价抑制消费等因素影响,市场对原油的需求下降,再加上美元升值,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炒作风潮有所减退。
自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缓慢,2008年第一季度增速仅为0.9%。美国能源情报署证实,美国的石油产品需求正在稳步下降,在美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汽油、石油总需求分别较去年下降1.6%和3.5%。9月3日美联储公布的美国经济增长步伐仍然缓慢的调查结果,更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悲观情绪,进而带来了原油价格继续回落的可能。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认为,全球经济下滑刚刚开始,次贷危机的影响仍将继续,随着全球经济降温,石油、金属等价格有可能持续回落。
但仍有不少专家认为近期国际油市将保持高位震荡态势,虽然目前油价跌势已然汹汹,但每桶110美元左右的价格仍然偏高。各种不确定因素令未来油价走势扑朔迷离。但无论如何,油价即便下跌也不可能再回到数年前的低位。而对于中国国内的炼油企业而言,只有当油价跌至70~80美元/桶左右,才刚刚能够实现盈亏的平衡。
2、通胀压力稍有缓减,能源价改箭在弦上
中国能源价格改革不必盲目等待国际油价走低才择机而动,而应该尽快解决成品油定价机制问题,把燃油税加入到成品油价格组成内容,让价格真实反映资源性产品的稀缺程度。只有让能源价格自发的由市场去调节供求,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供求矛盾。而在国际油价回落的同时,能源价格改革的另一个制衡因素CPI指数也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3%,涨幅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也低于市场的可能降至6.5%左右的预期。国际油价和CPI涨幅同时走低,为理顺国内能源价格提供了时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提出,我国的能源价格改革要从电价和油价入手。其中电价调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煤电联动。通过让煤炭业支付更多的环境成本实现煤炭成本管理如超额利润的增收、资源税费的增收等同步进行,从而使得价格既反映资源的稀缺、市场的紧张,又反映一些政策引导因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还能防止个别能源生产部门暴富。
就广泛关注的关于能源价格的管理,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明确:国家能源局提出调整能源产品价格的建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涉及能源产品的价格,应征求国家能源局意见。对此,国家能源局长张国宝指出:能源价格必须与国家总的价格体系相衔接,每个行业管理机构都来管理价格恐怕不行,国家还需要一个总的平衡。
能源价格的改革应该要反映能源产品的稀缺成本和环境成本,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燃油税和资源税。除了通过价格的调整,让能源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之外,燃油税和资源税的出台也是能源价格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燃油税和资源税都是能源价格改革的一个重要关节,但是并不一定与能源改革同步进行。由于国内对于燃油税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因此燃油税和资源税可以作为先行者列入能源价改方案发展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