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电力发展出现新局面 清洁再生能源成亮点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08-05-11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08/5/11

 

 

58日, “中国水电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阶段油价节节高攀,同时带动煤炭价格的增长,导致世界范围内对替代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消费结构将或有改变,而国内上网电价却纹丝不动,致使煤电产业矛盾加剧,火电发展困难,加上国家政策的鼓励使得水电火电将有大的发展,电力产业的格局将有所变化。随着胡锦涛主席访日,中日关系暖春发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在中日合作上也取得进展,这将对世界环境保护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化石能源价格飞涨,也促使各国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速度加快,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缓解高价能源和环境保护压力的有力措施。

 

电煤价格高企不下,电力发展出现新气象

 

解“燃煤”之急 电力企业纷纷涉足煤炭行业。国务院国资委56日发布了 《关于调整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3家中央企业主业的通知》,其中以国电获批增加煤炭开发业务最引人瞩目。

由于电煤紧张导致的成本上涨,一季度,包括华能、国电在内的五大电力集团已全部出现亏损。煤炭价格上涨对火电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在煤电联动无法正常实施的背景下,煤电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电力企业纷纷向煤炭行业延伸产业链,或直接投资开矿,或参股煤炭企业,或进行煤电联营。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几乎全部投资了煤矿,而地方小发电企业也纷纷进军煤矿产业。

“中国水电发展论坛”在京举行。58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电力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水电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到今年底,中国发电装机突破8亿千瓦已无悬念。到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可能达到10亿千瓦。专家呼吁水电火电实现同价政策。而张国宝表示,要在政策上进行调整的话会认真进行研究。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表示,水电火电价差会逐步缩小。

张国宝指出,必须又快又好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是增加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首座采用最新核电技术的核电站在京签署协议。56日,首座采用EPR三代核电技术建设的核电站——广东台山核电站项目贷款包销协议在北京签署。根据协议,台山核电站、阳江核电站总贷款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作为联合牵头银行为两个项目提供贷款包销,为两座核电站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据介绍,本次签署的银团贷款包销协议面向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开发建设的台山核电站和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由中广核集团所属台山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行。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国际领先的EPR三代核电技术,建设两台170万千瓦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台山核电站前期工作正按计划顺利推进,计划于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阳江核电站由中广核集团所属阳江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项目采用中国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是中国一次性批准开展前期工作规模最大的核电站。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谈到优化能源结构时说,首要的是加快发展核电。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污染少、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中国已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3%,比例很低。目前,世界各国核电站总发电量的比例平均为16%,法国、日本、美国等国的比例更高。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中国核电发展潜力很大。

 

保护环境新突破,中日合作新进展

 

中日环保合作大幕拉开。57日,胡锦涛主席和福田康夫首相签订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中说:“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和国际社会的义务,基于这一认识,要特别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这标志着中日环保合作正式拉开了大幕。

根据声明,2009年中日将联合在中国启动“二氧化碳地下储留技术”合作项目。项目总投资将达2亿到3亿美元。日方将首次提供该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对火力发电站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集储、液化、并注入大庆的油井。目前,中国火力发电占发电比例的63%。降低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中国推进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日本经产省估算,预计到2030年,亚洲地区的环保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至3万亿美元。中日环保合作新模式,有望成为亚洲环境合作的典范,前景可观。

中日合作建构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上,中日双方确认,两国在21世纪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肩负更大责任,愿就重大国际问题加强协调,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双方决定开展以下合作:1、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下,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的原则,按照巴厘岛路线图积极参与构建2012年之后有实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框架。2、确认能源安全、环境保护、贫困、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是双方面临的共同挑战,双方将从战略高度开展有效合作,共同为推动解决上述问题作出应有贡献。

在具体合作农村排水处理项目方面,日本环境相鸭下一郎和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6日签署了在中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排水处理示范项目合作备忘录。据日本环境省透露,该示范项目将从本年度起在重庆市和江苏省实施。两地均位于长江流域,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来自于生活排水的水污染物的流入。

 

优化能源结构,新能源出现新发展

 

中国将出台非粮燃料乙醇收购办法。国家发改委近期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2010年中国将年产非粮燃料乙醇200万吨,并将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收购制度和财政补贴办法。

按规划,到201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达到10%,比2005年提高2.5%,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并初步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基本实现以国内制造为主的装备能力。

7款新能源车拿到准生证 将在1-2个月内投产上市。国家发改委8日发布2008年第29号公告,发布第164批经审批的汽车、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其中包括一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动力新能源车(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以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发改委为新能源车大批量下发准生证。一方面表明了政策上的支持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开始从概念化向消费型过渡,部分产品已达到可以量产并获得市场认可的水平。

哈尔滨计划投资上百亿重点实施新能源替代等项目。为加快哈尔滨市节能减排步伐,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哈尔滨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目前,全市计划投资上百亿元,以新能源替代、风力发电、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等为重点,建设成规模的节能减排项目上百个。

中国将发展二甲醚清洁能源。石油与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9日透露,中国未来将发展使用二甲醚替代燃料的公交车,并重点在交通负荷重、污染严重的大城市推广,以缓解国内柴油市场长期紧缺的局面。

59日召开的首届国际甲醇-二甲醚/LPG产业链市场峰会上获悉,去年国内的二甲醚产能为220万吨,但随着大量在建产能未来投产,两年后这个数字有望翻六倍。显然,高油价已令二甲醚迎来价值重估的机遇。白颐峰会上说,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的开采年限比石油长得多,煤炭是生产二甲醚的主要原料,二甲醚具有优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洁、动力性能好,相对于液化气、天然气、乙醇等车用替代燃料,有着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

  据峰会主办方中国化工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的二甲醚产能仅为44.5万吨;2007年暴增了394%,为220万吨;今年则预计将达到436万吨;2009年,这个数字将跃升至784万吨;2010年更有望一举飙升到1484万吨。这一数据的背后揭示了国内二甲醚项目蜂拥上马的火爆景象。

据了解,目前,二甲醚燃料车已经率先在国内部分城市的公交系统中使用。2007年,上海市首批投放了10辆二甲醚公交车,并建设了首个二甲醚加气站。2008年内将开通100辆,到2010年,上海市将有1000辆二甲醚公交车。

 

结束语

 

化石能源持续高价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终究会因为稀缺而昂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压力与日俱增,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其重要战略意义。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以应对电力需求的激增,改变供给结构的不合理,还能为减排、保护环境作出贡献。开展国际合作,无疑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思路,中日环境合作将给世界提供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参考。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对新能源发展的利好政策将给中国经济、环境及人民生活带来重要改变。(资料来源:新华网、国际能源网、经济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济网、上海证券报、中华工商时报)

 

(姚云飞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