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美国再提延长光伏进口关税,“故宫零废弃”实施两年来人均垃圾减量率达89.2%
(2021/12/13-2021/12/19)
国际新闻
1.美国再提延长光伏进口关税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建议称,自2022年2月起,将针对进口光伏电池和组件的“201关税”实施期限延长4年。对于这项提议,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等多家行业机构均提出异议,表示对光伏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不仅没有保护美国本土制造业,反而已造成数万人失业,并严重阻碍了美国本土光伏产业的发展,甚至将危及美国实现气候目标。
雷斯塔能源分析指出,虽然美国对进口光伏产品征收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土光伏制造商,但实际上,这些关税最终都由美国光伏开发商承担,不仅没有让美国本土光伏产业链有所发展,反而推高了光伏电池片生产成本。
伍德麦肯兹与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美国经济通胀率已达6.8%,创下近39年来新高,大大推高了光伏项目成本。同时,由于美国光伏业高度依赖本土以外的产业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多个主要进口口岸出现严重拥堵,运输设备短缺、运输效率下降以及工人短缺都推高了光伏物流成本,今年美国从亚洲国家进口光伏零部件的物流成本已较疫情前增长了2-3倍。
光伏供应链的不完善和成本上涨很可能对美国未来两年光伏装机增长造成影响,未来12个月内,美国光伏装机增速或将较预期慢25%。Abigail Ross Hopper更是呼吁称,美国政府不应“再重复犯错”,延长进口光伏产品关税“只会让美国光伏产业变得更加糟糕”,应尽快停止这些无效的政策。
2.俄罗斯石油公司能源展望报告:全球石油需求远未达峰,2050年油价可达380美元/桶
俄罗斯石油生产商卢克石油(Lukoil)日前在其《长期能源展望》(long-term energy outlook)报告中表示,到2050年,在全球能源发展的各种情境下,油价都将超过每桶100美元,而通胀和碳价有可能使油价在2050年达到每桶380美元。
根据卢克石油公司的预测,即使在气候变化最小的情况下,到2050年油价也将超过100美元,达到每桶128美元。在均衡情景下,预计2050年石油价格将接近200美元,每桶197美元,其中通胀占价格上涨的大部分。
卢克石油表示,投资不足可能导致市场供应持续短缺,价格波动加剧。在疫情大流行开始时有些专家认为世界已经在2019年达到石油消费的峰值,这被证明是错误的。相反,由于价格冲击和停止使用化石燃料作为燃料的雄心壮志,加上多年来该行业投资不足,无法抵消油田产量下降的影响,波动性加剧,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风险。
3.欧洲碳交易市场空前活跃
今年以来,欧洲碳交易市场十分活跃,欧盟碳价屡屡刷新历史纪录,从7月底的50欧元/吨到8月底的60欧元/吨,再到11月的80欧元/吨,最终在今年最后一个月站上了90欧元/吨区间。英国碳交易市场虽然5月才问世,但始终维持着高歌猛进的态势,11月底碳价已突破70英镑/吨,价格增幅近60%。
欧洲当前碳交易空前火热,这主要是由于气价高位推升用电和取暖价格,加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并不充足,迫使煤炭发电“再抬头”。数据显示,12月13日,欧洲两大天然气基准价格继续上涨,其中荷兰TTF合约价上涨10%至116.39欧元/兆瓦时,创10月6日以来最高水平;英国天然气期货价格飙升10%。
4.韩国政府自明年起将大力发展氢气氨气发电技术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第二次官朴起永主持召开第二次氢气和氨气发电推进会议,宣布韩政府将2022年作为氢气氨气发电元年,制定发展计划和路线图,打造全球第一大氢气和氨气发电国。
会议宣布,政府明年共将投入400亿韩元用于有关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并于2023年前制定“氢气和氨气发电指南”,推广有关技术在LNG发电站使用。韩国电力公社和韩国电力研究院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完成氢气和氨气供应及安全设备、燃烧试验装置等设备建设组装。
为推动氢气氨气混合发电技术发展,将加强电力国企和民企合作,韩政府计划从明年1月起开展无碳环保氨气发电技术联合研发,斗山重工、现代重工和乐天精密化学等企业将参与合作。此外,韩国南部发电计划明年起利用氢气氨气混合发电技术,并在2024年后推动氢气氨气混合发电技术商用化。
朴起永表示,氢气和氨气发电将成韩国能源转换的重要开端,希望政府、公共机关和企业一道,以该会议机制为中心加强合作,使韩国成为该领域全球发展最早和最好的国家。
国内新闻
1.“故宫零废弃”实施两年来人均垃圾减量率达89.2%
12月20日在京举行的“故宫零废弃项目两周年总结会”上获悉,该项目实施两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分类回收率平均值达到45%,人均垃圾减量率达到89.2%,每年总碳减排量相当于7719棵树一年吸收的碳汇量。
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宣布达成下一阶段合作意向,携手共创绿色故宫(图片来源:国际能源网)
故宫零废弃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开展的两年中,故宫博物院的分类回收率平均值达到45%,人均垃圾减量率达到89.2%,每年总碳减排量相当于7719棵树一年吸收的碳汇量。直接带动约3000位故宫工作人员、1100万人次观众、4万名导游加入到共建绿色故宫的行动中来。
今年1月,故宫博物院开放区整体更换了新的分类垃圾桶,数量由310组减少到了110组,直降近2/3。作为故宫零废弃项目的合作伙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分享了《故宫参观行为模式与环境品质提升项目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该报告针对故宫观众的参观行为开展环境行为学研究,为“零废弃游览”提供科学依据和工作建议。
2.天津中远海运助力天津港打造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12月15日上午,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成功并网发电。天津中远海运作为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项目投资运营方,应邀出席并网仪式。
据介绍,天津港C段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一期项目包括两台4.5兆瓦分布式风力发电机风机。风机位于码头北侧绿化带,风机塔筒高110米,叶轮直径155米,预计年发电量2330万度,每年减少碳排放2.06万吨,可助力实现天津港C段自动化码头一期用能100%自给自足,实现全程零碳排放。此外,正在建设中的1.4兆瓦光伏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1月中旬并网发电。后续,双方将进一步深化二期风电及其他新能源项目合作,助力天津港“智慧零碳”建设。
3. 山东省青岛啤酒随州公司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近日,在随州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建设局协调下,青岛啤酒随州公司与随州联合玉龙水务有限公司(随州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正式签订生产废水间接排放限值合作协议。
青岛啤酒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可生化性较好,原本可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的有效补充,但受制于排放标准的限制,一直无法利用。一方面啤酒企业为保证废水符合排放标准,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预处理;另一方面下游污水处理厂却因为碳源不足“吃不饱”,需要外购碳源进行补充,增加了污水处理运行成本。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修改单,规定啤酒企业可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签订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约定排至污水处理设施的某项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则以该限值作为预处理排放浓度限值,不再执行原限值。青岛啤酒随州公司与随州联合玉龙水务有限公司据此签订了协议,协议约定青岛啤酒随州公司预处理后排入随州市污水处理厂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浓度由500mg/L调整为3000mg/L。
调整后,预计随州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化学需氧量浓度可提高20%左右,减少外购碳源投入,节约成本约70万元/年;青岛啤酒随州公司可减少污水处理费用约50万元/年。
(主要新闻来源:环球网、人民网、国际电力网、国家能源局、凤凰网、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