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国际油价继续飚升,石油供应危机四伏
作者:ceep 来源:ceep 日期:2006-03-18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06/3/18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继续飙升(图片来源:世界石油网)

 

一、国际油价继续飙升,燃油税议题再上“两会”

    由于市场对世界石油生产前景仍感担忧,国际市场原油价格314继续飙升,一举突破每桶63美元关口,汽油期货价格更是出现7%的罕见涨幅。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33美元,收于63.10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71美元,收于63.91美元。

 

    欧佩克轮值主席Edmund Daukoru14日表示,欧佩克目标是维持国际石油价格在每桶50美元至60美元之间。如果油价超出此范围,欧佩克各国石油部长同意再次磋商。因此,国际油价短期内不会大幅下降。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论述引起了出席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石油的节约更成为热点议题。开征燃油税的动议,是1994年正式提出的。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等。199810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后来,有关部门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思路,制定了燃油税初步方案。由于国际油价上涨等原因,燃油税改革未有进展。虽然没能开征,但业内对开征燃油税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燃油税改革几次在热议中擦肩而过,主因之一是油价上涨,其次是公路收费人员安置难度大。”专家认为,油价居高不下不应是推迟燃油税出台的理由。油价的上涨不仅不应是燃油税改革的阻力,反而应是改革的动力和契机。油价高涨是油品资源供应紧张的价格信号。目前的形势是越等越被动,必须尽快动用价格杠杆,结合税收手段对燃油供应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进行调节,这是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来源:中国石化报 

 

二、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了世界石油的供应风险

    据中国石化报310称,自2005年年底以来,多重因素影响着国际石油市场。除了供求关系这一基本层面之外,地缘政治风险构成了油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使国际石油市场变得“危机四伏”。

 

    (1)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自美国入侵伊拉克后,伊拉克局势一直不稳定。国内政局动荡使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受到严重威胁,位于伊拉克北部和南部的石油生产和运输设施先后遭到人为破坏,伊拉克临时政府石油部根本无力保障必需的投资和维护。因此,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持续下滑,去年12月份伊拉克原油日产量降低到110万桶,这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伊拉克石油产量的持续下滑,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

 

    (2)尼日利亚:石油巨头的“持久战”。近几个月以来,西方石油公司位于尼日利亚的石油设施接连遭到自称“尼日尔三角洲解放运动”的武装分子的袭击,员工遭到绑架,这直接导致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的原油出口下降20%,进而影响国际油价,导致原油价格每桶逼近60美元。

 

    (3)伊朗核问题:众说纷纭的“拉锯战”。2006110,伊朗宣布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引发了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核纷争,并多次使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眼下伊朗丝毫没有放下强硬姿态之意,和平解决伊朗核危机的大门也正面临关闭的危险。伊朗打出的是一张石油牌,以此来应对围绕其核计划的外交战不断升级有可能导致的国际制裁。伊朗警告说,如果联合国对其进行制裁,全球原油价格将会更高。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输出国,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朗每天出口量达250万桶,对国际油价有重大影响。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能源专家分析,如果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朗制裁措施,伊朗必将减少石油产量进行报复。如果伊朗每天减少供应市场50万桶原油,原油价格可能会突破每桶100美元。目前,伊朗核问题并没有解决,有可能妥协,还有可能恶化。即便伊朗核问题被报告给安理会,安理会也不会立即就伊朗问题作出决定,因此伊朗核问题还不到终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