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可再生能源技术持续进步,传统能源市场全球调整合作
(2020/9/07-2020/9/13)
国际新闻
1. 加拿大计划发展氢能,降低油砂碳强度
加拿大主要的原油生产省——阿尔伯塔省的天然气部副部长戴尔纳利表示,阿尔伯塔省将在10月之前宣布一项战略,开发氢能这一清洁能源为油砂的扩张开采提供燃料,以取代蒸汽驱动方案。这一原料替换可以使阿尔伯塔省在省级碳排放限额,即每年不超过1亿吨排放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石油。戴尔纳里表示,氢能能够助推燃料变革,降低油砂碳强度,使得传统油砂和油砂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没有差别,进而让油砂有更多发展。总理特鲁多也将启动一项绿色议程应对气候变化,即制定2050年零排放目标路线,其中包含石油行业利用氢能的“净零登月计划”承诺采取有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加拿大主要的原油生产省阿尔伯塔省希望在不增加排放的情况下,利用氢气为油砂的扩张提供燃料。
2. 亚马逊拟新建115MW风电场 支援其数据中心运营
亚马逊(Amazon)宣布将在爱尔兰高威Ardderroo地区,新建一个可承载115MW的风电场,以为其在该国的数据中心设施提供动力支援,预料最快2022年启动运营。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亚马逊、Facebook四大科技巨头持续在爱尔兰部署大型数据中心,不断消耗该国能源,并将其碳足迹推向新高水平。也正因此,随着爱尔兰数据中心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时推动对绿色解决方案的需求和投资。其他科技企业也做出类似承诺,使得爱尔兰当地可持续能源项目数量的增加。亚马逊曾承诺,将在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而最新项目显然属于该计划的一部分内容,根据香港IDC新天域互联获悉,亚马逊希望到2025年,包括爱尔兰在内的数据中心都将使用100%可再生能源。
3. 印度洋再次面临原油泄漏污染威胁
9月3日清晨6时,由希腊船东营运、在巴拿马注册的超大型油轮“新钻石”号在孟加拉湾海域、斯里兰卡东岸外海40海里处突然发出紧急求救,称油轮起火。“新钻石”号是从科威特起程,满载来自科威特与伊拉克的27万吨石油产品,前往印度东北的帕拉迪普港,为当地一家拥有30万桶原油生产能力的炼油厂送去原料。“新钻石”号是短短两个月内印度洋上的第二起重大油轮事故,7月在印度洋毛里求斯海域,日本三井集团承租的油轮“若潮”号触礁,由于船舱结构破损,10余天后“若潮号”船体拦腰折断,超过1000吨石油泄漏,毛里求斯海岸遭受严重污染,被迫进入“环境紧急状态”。“新钻石”号的载油量是“若潮”号的78倍,27万吨原油,如同一颗“超级炸弹”让印度洋再次面临原油泄漏污染的威胁。
“新钻石”号救援现场(图片来源:澎湃新闻网)
国内新闻
1. “换电模式”使新能源企业获得新动力
工信部印发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实施,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根据使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通常采用“车电分离、分箱换电”,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将车与电进行分离,并将电池分箱标准化,实现电池的所有车型通用。
补贴退坡之后,电动汽车因售价贵、充电难、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等问题不断凸显,2020年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超30%的下滑。业内人士指出,通过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降低了购车成本,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快充模式对于电池的损耗以及电池衰减等问题。近期换电政策频出,我国换电站建设重启后,目前仍处于大规模建设初期,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换电站与充电站有望形成有益的互补,换电模式有望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二次腾飞的新动力,让新能源汽车“跑的更远”。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示例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 新疆首个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9月初,经国网阿克苏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新疆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阿克苏鸿通电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组织对温宿县恰格拉克乡供电所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验收后,对设备进行了并网发电。国网温宿县供电公司恰格拉克乡供电所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成功,开启了新疆供电所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的先河。
恰格拉克乡供电所屋顶施工面积352平方米,共安装180块功率为275瓦的光伏组件,总装机容量为49500瓦,年发电量约7.3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燃煤约21.76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约360千克,氮氧化合物约120千克,二氧化碳气体约5.9吨。该供电所屋顶光伏发电站利用屋顶的闲置空间,采用倾角固定支架方式,由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计量装置及交流配电系统等设备组成。太阳能通过光伏组件转化为直流电力,通过并网逆变器接至供电所配电系统上网,并实施自动化采集数据资料和远程通信、远程控制。
新疆英吉沙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图片来源:长高新能源电力网站)
3. 陕西省内煤、电双方首次签订跨年度中长期合同
9月10日,陕煤化集团与大唐陕西发电公司签订了2020-2021年度电煤中长期合同540万吨,这是陕西省历史上首次签订周期在一年以上的电煤合同,供应范围和数量大、“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清晰并纳入监管,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我国煤炭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特征,在迎峰度夏、度冬等时节,社会用电量和煤炭需求大幅增加,煤炭供应保障难度加大。电煤中长期合同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规避煤价波动风险、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有利于保障今冬明春电力供应和民生供热。
煤炭的稳定供应既是贯彻国家经济内循环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为指导煤炭产运需三方做好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多次出台文件,支持企业自主签订中长期合同、鼓励供需双方直购直销、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完善价格机制。陕西省发改委表示,该合同的有效执行将有利于引导陕西省内其他煤、电企业参照签订年度电煤中长期合同,积极协调煤电双方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合作共赢。
(主要新闻来源:新能源网、中国石化新闻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中国煤炭资源网、国际石油网、证券日报、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