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图片来源:百度网)
英国政府3日宣布启动新一轮的碳捕捉与储存(CCS)招标计划,将投入10亿英镑鼓励发展该技术,以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使英国在这个未来产业中抢占先机。不过,英国此前一轮的相关计划并未获得成功。
英国将投入10亿英镑重启碳捕捉与储存计划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4月3日发布公告说,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发展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的新计划,其中包括:投入10亿英镑资金,为愿意发展大规模商业化碳捕捉与储存项目的企业提供支持,这将以项目招标形式实施;投入1.25亿英镑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包括建立一个“英国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研究中心”;在电力市场改革中为采用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的发电项目提供优惠政策等。
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爱德华·戴维就此表示,气候变化要求人们选择低碳发展道路,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在未来具有巨大前景,英国政府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支持几个项目,而是要培育一个世界领先的产业”。
他估计,如果英国今后能够大量出口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给英国经济带来的产值可能会在2030年前达每年65亿英镑,可能会创造约10万个就业岗位。
这已经是英国第二次推动相关计划。前几年英国政府也曾拿出10亿英镑,吸引企业投标发展碳捕捉与储存项目,但最后一个参与竞标的企业也在去年宣布退出,理由是现有技术成本仍然太高,无法大规模商业化,难以达到获得政府资助的要求。目前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只有一些小型示范项目取得了成功。
纽约启动未来能源项目
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4日在哥伦比亚大学主持召开能源发展峰会。与会的州政府未来能源工作组以及联邦、州能源专家和工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在满足纽约未来电力需要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并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这次峰会标志着纽约州未来能源项目正式启动。科莫州长在州政府施政报告中提出创建一个未来能源工作组,开展未来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寻找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解决与能源有关的环境问题,并寻求广泛的社会合作,包括私人投资商,改造老旧供电设备和供电系统,提高现有能源使用效率。工作组成员包括纽约电力管理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以及纽约州环境保护部、公共服务部、能源研究与发展局等机构的政府官员。
能源发展峰会探讨了未来能源发展目标及相关政策、公共与私营机构的合作,基础建设发展的成功案例,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等。会议决定广泛吸引对发展能源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共同探讨纽约州的能源发展问题。
科莫州长预计未来能源项目将创造数千个工作机会,并吸引亿万私人投资流向纽约能源基础设施建议。他认为未来能源项目将确保纽约市得到可靠且便宜的清洁能源,以满足纽约州经济发展的需要。
财政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标准出台
4月5日,财政部发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财政部称此《办法》出台是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共同制定。《办法》所称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指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和海洋能发电等。
电价附加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高出常规能源发电价格部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摊,目前随销售电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为每千瓦时8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有关规定通过招标等竞争性方式确定的上网电价,按照中标确定的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同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政府定价水平。按照《办法》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量的补助标准,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等因素确定。
财政部称,省级电网企业、地方独立电网企业应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和实际收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按月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结算电费。
国土部:“十二五”全面启动新资源行动计划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将制定政策和法规,布局新资源产业,扶持发展新资源产业集群。
为培育发展资源新兴产业,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文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启动新资源行动计划,确定以“三稀”资源为重点的高技术矿产发展战略。设定重大科技项目,加紧对新资源技术的源头创新,加快对玄武岩纤维大规模生产技术、富钾岩石生产含钾多元素矿物肥料的大规模流水生产线以及煤矸石和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
“三稀”资源指稀有金属、稀土元素及稀散元素构成的矿产资源。国土部提出,要加大“三稀”金属等新矿物材料勘查力度,支持和保障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启动煤炭、钨、磷等能源矿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和“三稀”矿产的矿产地国家战略储备研究,重点加强西部地区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地储备。
国土部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发展战略非金属产业、新型资源生态工程、矿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以及新型环境矿物材料。
其他要闻
乌克兰称未来或将能源自给自足,停止能源进口。乌克兰外长格里先科5日在其社交网站的博客里发布消息称,乌在未来18年或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从2030年起完全停止天然气进口。格里先科说,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今年将计划在乌东部哈尔科夫的试验田中钻探非常规天然气。
乌克兰媒体去年8月曾报道说,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计划在乌克兰投资6亿美元开采页岩气。壳牌集团计划长期在乌克兰东部的尤诺夫斯克天然气区域每年开采约80亿-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此外,乌方还将与壳牌集团在乌克兰境内合资建造3个煤的气化厂。据报道,乌克兰境内页岩气的储量在1.5万亿至2.5万亿立方米。
乌克兰为了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在增加煤炭的使用量的同时,努力寻求能源的多元化。据悉,2011年乌克兰进口俄罗斯天然气401亿立方米,总价值123亿美元。
巴基斯坦欲向伊朗购买油气和电力。据德黑兰时报援引巴基斯坦首相Yusuf Raza Gilani的话,巴基斯坦计划从伊朗购买1100兆瓦电力,还有意购买西部邻国石油和天然气,尽管美国对其实施制裁。Gilani在中国博鳌论坛中与伊朗副总统Mohammad Javad Mohammadizadeh 交谈中重点提到这个问题。伊朗对俾路支省的电力供应将有助于巴基斯坦应对能源紧缺。巴基斯坦总理也表示对伊朗油气和电力感兴趣,尽管美国对伊斯兰堡共和国核计划强制实施制裁。
在加强两国输电线后,伊朗对巴基斯坦莫克兰地区电力供应将翻倍,其日输送量将从35兆瓦增至70兆瓦。巴基斯坦水电部一位发言人表示,70兆瓦日输送量将在未来五年满足莫克兰地区电力需求。
一揽子能源规划即将出台,核电重启尚需等待。炼油规划、油气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即将发布,正在制定核电安全规划和调整完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基本完成。”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4月5日在“2012国际航空油料大会暨展览会”上表示。
此前,国家能源局已经相继正式印发了《能源科技“十二五 ”规划》、《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及《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四个能源规划。
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刘铁男曾表示,电力、炼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规划等相关规划,经国家能源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即将颁布实施。对于记者提出的“核电项目重新启动的问题”,刘铁男说,敬请耐心等待。
过去的一年,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强供给保障能力建设,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确保了能源供需的总体稳定,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大力发展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体制的融合,立足于中国国情,发展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能源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刘铁男说,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全球生物燃料的发展,对于抑制高油价和节能减排以及人类能源的有序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民用航空局举办了中国航空生物燃料首次验证飞行暨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仪式。对此,刘铁男表示,我国未来将大力促进生物燃料的研发与市场应用,加快构建高效清洁和经济安全燃料供应体系,促进民用航空节能减排。
海南“光伏岛”建设加速推进。近日,在海南海口综合保税区,随着海南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第一批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下线,标志着海南省新能源发展又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一期投产后,年产值将超20亿元,每年利税2亿元:“十二五”期间,这一项目还将建设太阳能示范电站、清洁能源研发中心和光伏设计研究院。待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0亿元,直接解决5000人就业,将有效拉动海南新材料、太阳能应用、物流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对于海南发展清洁能源,加速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进程,将起到明显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海南省年日照时间长、太阳总辐射量大;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高、阳光穿透性强;热带海洋气候带来的阵雨可经常清洗光伏电池板,保证稳定的光伏发电效率。
近期,美国对中国太阳能多晶硅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调查并征税,李河君表示,美国此项政策只是对多晶硅光伏产业进行反补贴征税,对硅基薄膜光伏产业来说,反而是一个战略机遇。
“美国的‘双反’政策对中国来说有弊有利,弊是给中国光伏产业出口造成困难,但能让光伏行业转入国内市场,让中国由光伏生产大国变为光伏使用大国。”李河君说。
结束语
气候变化已从科学家关注,转到政治家关注,直到一般民众关注的问题;已从一个科学问题演变为一个政治、经济、外交问题,甚至是一个道德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困难重重,但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加强,新的技能减排技术(如CCS等)在不断发展,这些新技术虽风险很大,但同样潜力巨大。另外,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不管发达国家出于何种目的主张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可以确定的是发达国家已经把低碳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场大变革中,我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巧妙应对国际压力,顺应中国经济改革,努力争取先机。(资料来源:科技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新华网、上海证券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证券报、国际能源网、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