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11/24]亚洲仍是全球石油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心,中国收紧可再生能源补贴
作者:滕美萱 来源:ceep 日期:2019-11-25 访问量:

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亚洲仍是全球石油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心,中国收紧可再生能源补贴

(2019/11/18-2019/11/24)

国际新闻

1. 亚洲仍是全球石油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心

  11月19日,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努西•巴金多在第五届亚洲能源和石油展望技术会议上表示,当前亚洲仍是全球石油和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中心。巴金多表示,全球石油日需求量预计将增加约1200万桶,受人口增长刺激和经济的迅速扩张影响,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亚洲。

  从天然气需求增长数据看,亚洲也是其主要推动力。过去十年亚洲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增长速度约为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由年消费量5000亿立方米增加至超过8000亿立方米。预计未来20年,亚洲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在全球占比将从目前的1/5增加到1/4以上。

2. 越南:光伏项目由固定电价调整为竞价上网

越南光伏发电项目(图片来源:亚太能源)

  11月22日,越南总理阮春福在签署第402 / TB-VPCP号通知中指出,为保障光伏产业未来的合理发展,有必要为地面太阳能项目引入竞价上网模式。2019年,东南亚地区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增至12.6吉瓦,其中越南累计装机容量达5.5吉瓦,占到地区总量的44%。优越的光照条件成为促进越南光伏发展的基础因素,越南正在引领东南亚光伏市场,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经位居地区首位。

  得益于该国的补贴政策,越南光伏发电项目出现抢装潮。2017年,越南政府出台光伏补贴政策,规定光伏上网电价为93.5美元/兆瓦时,内部收益率约15%,吸引了诸多投资。阮春福表示,在过去的两年中,越南工贸部(MOIT)大力推动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但许多项目都集中在电网基础较弱的地区,从而导致普遍的限电问题。阮春福敦促越南工贸部吸取教训,重新适应新的现实。

3. 韩国:12月起将国内燃煤发电能力降至80%

  11月21日,韩国贸易、工业与能源部大臣Sung Yoon-mo宣布,今年12月份起,计划将国内燃煤电厂发电能力降至80%,以应对当地粉尘污染。他表示,为保障冬季电力正常供应,能源部将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在减少燃煤电厂运营的同时增加低碳电力的供应,从而改善空气环境。

  这是韩国首次计划减少燃煤发电。韩国能源部已由近年上半年削减了当地燃煤电厂的利用率,以应对春季的粉尘污染。本月,韩国也宣布了一些列限制粉尘污染的措施,包括12月起后四个月内,在韩国主要城市中将采取非必要公共车辆隔日上路政策。  

国内新闻

1. 中国收紧可再生能源补贴

  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官网11月20日披露,财政部日前下发了《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对于地方电网公司2020年可再生能源补贴预算共计约56.75亿元,同比缩水近三成。此通知明确了补贴预算支出的三种功能分类科目,包括“2116001风力发电补助”、“2116002太阳能发电补助”、“2116003生物质能发电补助”。

  与常规能源相比,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在行业发展前期,政府采取补贴措施加以扶持,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主要采取“标杆电价+财政补贴”的方式,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但由于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全部征收的难度较大,一提再提的电价附加难以赶上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迅速扩张,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越来越大。补贴退坡是大势所趋,中国风电、光伏行业先后步入竞价时代。

2. 新能源车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新能源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9.9%和34.2%,,比之7、8月份降幅进一步扩大。当前新能源自主车企面临着补贴退坡和特斯拉将在上海投产的双重压力,最近三个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连续三个月出现下跌。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热度也在逐渐回归理性。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表示,“一年半前,新造车企业中每周或每两周都会有一家公司宣布融资成功,但现在长尾效应正在逐渐消失,资本正在向头部企业聚焦,大家对估值的期待更为理性。”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存在短期的困难或倾向性。当前国内电动车大多卖给B端客户,售给C端顾客的新能源汽车大约为50%,目前仍需要车企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电池成本、生产更好的产品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3. 清洁取暖成北方农村最新生活方式

  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今年,我国继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北方多地逐步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清洁取暖,正在逐步改变北方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成储气能力接近200亿立方米,可动用的储气量比去年同期进一步增加,为保供应、稳价格奠定了坚实基础。供暖季期间,各地不再调整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对居民用气“量价齐保”。目前在部分试点城市,煤改气”已经历了两个寒冬考验,尚未出现过“气荒”问题。今年在各地共计约700万户散煤治理任务中,“煤改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工业余热等方式替代比例已经超过50%。

4. 长期来看我国煤炭消费逐渐下降是大势所趋

第七届国际动力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图片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书记兼副会长梁敦仕11月21日在2019年(第七届)国际动力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指出:“长期来看,我国煤炭消费逐渐下降是大势所趋。”他表示,我国的煤炭消费增长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随即而来的很可能是煤炭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小幅波动或下降。

  他也指出,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国家战略的推进,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将继续逐渐提高,今后我国的煤炭消费可能将在比较长时期内处于一个峰值平台区段。

(主要新闻来源:中国石油新闻网、亚太能源、中国煤炭资源网、能源界、中国能源网、每日经济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