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 开幕式并致辞
(图片来源:新华网)
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减少人们对全球关注气候变化的关注。与之相关的技术开发和转让成为热点议题;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呈现下滑趋势。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国内外仍积极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加大能源领域投资;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发展多种能源生产,确保国内能源供应安全。
关注气候变化,全球积极合作
全球专家聚北京,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大计。2008年11月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全球的近千名专家齐聚一堂,参加“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与会近900人将围绕“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推动建立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合作与转让的有效机制”、“公共和私营部门在技术转让中的作用与合作”等问题展开探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温家宝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有信心完成2006-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他呼吁发达国家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义务,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他强调,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形势下,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绝不能动摇,行动绝不能松懈。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他提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五项主张:
第一, 必须坚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第二, 必须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 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
第四, 必须坚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第五, 必须坚持依靠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
中英在广东谋求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11月5日,英国国际发展部与中国国家发改委一行抵达广州,就中英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合作项目与广东发改委、气象、水利等部门进行座谈,这是中英双方在气候变化领域谋求合作的内容之一。据介绍,英国国际发展部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开展了中英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合作项目,广东是中国三个试点省份之一。两国专家围绕广东如何提高应对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以及气候变化科研、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划和管理等方面,对双方合作项目发表意见。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油品市场低迷
国际油价跌至60.77美元/桶,创出19个月新低。由于担心全球经济走软将严重影响世界能源消费需求,11月6日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下挫,纽约市场油价跌至19个月来的新低。到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53美元,收于每桶60.77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44美元,收于每桶57.43美元。
当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称发达国家将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报告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2%左右,该数值大大低于该组织10月发布的3%的预测。报告还将明年的国际油价年均价格从之前的每桶100美元调低至68美元。
中国油品市场低迷 石油巨头成品油零售价松动。针对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中国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近期在部分地区下调成品油零售价格。11月6日,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相继表示,在总公司层面并未有下调成品油零售价格的指令。各地区销售公司在经营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不排除为促销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适当下调价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