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12/13]气候变化大会万众瞩目,油价“春天”却迟迟未来
作者:李冰冰 来源:ceep 日期:2015-12-13 访问量:

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气候变化大会万众瞩目,油价“春天”却迟迟未来
(2015/12/07-2015/12/13)

国际新闻

1.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不仅敲警钟,还要分任务(图片来源: 中国新闻网)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会议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制定一份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议,the 。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明确2020年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责任,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巴黎大会被普遍视为“勾画未来气候变化国际新治理体系的里程碑会议”,是一场各国领导人都极其重视的会议。据法国政府统计,出席巴黎大会的各国领导人超过150名。相比之下,出席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领导人只有85人。
  由于谈判结果关乎各国切身利益,国际社会时刻关注着巴黎大会的进展,这其中,各国能否达成新的“巴黎气候协议”尤为引人关注。在众多分析人士的眼中,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框架自《京都议定书》后并没有明显的进展,巴黎气候协议理应推动全球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框架。但现实是,巴黎气候大会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各国之间缺乏互信以及协议的法律效力等多重挑战。在开幕式发言中,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了对“巴黎协议”的希冀及对气候治理的建言,全面、公平、有效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2. 国际能源署署长:油价明年没有“春天”

  国际能源暑(IEA)署长比罗尔(Fatih Birol)12月9日在接受英文财经媒体CNBC采访时表示,国际原油价格或在2016年进一步下挫,这将给那些试图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可持续能源的政府带来挑战。
  比罗尔称,“当我们展望2016年时,我并未看到多少理由将支撑油价上涨。需求更加疲软,伊朗原油将重返国际市场,原油供应过剩局面将持续。”“因此,明年很可能又是低油价的一年,这毫无疑问将影响石油行业的投资。”
  本周,布伦特原油与美国WTI原油价格均一度跌至每桶40美元下方, 为2009年初以来首次。周三,两者均小幅反弹,但仍在40美元附近。自去年六月以来,国际油价已大幅下挫,受供应过剩打压。美国页岩油产出大幅增长,欧佩克继续维持创记录的高产量,而中国需求在不断地减少。
  比罗尔还称,国际能源署估计,2015年石油行业投资下滑了逾20%,创历史最大跌幅,并预计2016年还将进一步减少。他表示,“过去三十年来,我们还从未见过石油行业投资连续两年下滑,明年投资进一步减少将对未来几年的原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3. 油价深跌无人减产 欧佩克赌美俄先让步

  上世纪末,原油价格曾一度跌到不足每桶10美元,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仍有力量让油价回升至每桶150美元,但今天的欧佩克似乎失去了这种力量。上周五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在一片吵闹中放弃了减产保价,再次将原油价格推向了深渊。继上周五下跌之后,周一(12月7日)油价再度暴跌,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分别创下6年和7年以来新低。
  油泵不停,产量不减。欧佩克国家为何在油价如此低迷时坚持不减产?伊拉克石油部长迈赫迪的发言就很有代表性,“大部分市场没有任何上限,美国根本没有,俄罗斯也是。为什么OPEC就应该有?”他的话道出了不减产政策的主要目标:美国和俄罗斯。
  欧佩克预计,2016年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产量将会出现萎缩,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正在减少石油投资。换句话说,欧佩克在赌美俄两大非欧佩克成员国减产。

   
4. 跨国矿企悄然退出煤炭领域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举行之际,各国高官和学者还有环境保护者们,都在热烈探讨应对气候变化之策,远在澳大利亚的一则消息颇为耐人寻味。
  有报道称,澳大利亚两家知名矿业企业集团必和必拓、力拓在悄悄出售煤炭资产,且表示不再投资购买新煤田。统计显示,在过去两年中,这两家企业相继大幅削减了在煤炭领域的投资。
  煤炭是当今能源结构中主要燃料之一。澳大利亚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煤炭出口如同铁矿石出口,对于澳大利亚经济来说不可或缺。因此,不论是澳一般民众还是联邦、地方政府,大都认为虽然地球变暖已是既成事实,但没有必要在煤炭政策方面作出改变。然而,大企业的思路显然不一样,有着自己的商业打算。必和必拓、力拓一直在剥离煤炭资产,行事虽然很低调,但还是对全球煤炭市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其潜在影响不能低估。
 

国内新闻

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融资峰值2.56万亿

  中国研究机构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边会上发布报告说,为实现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中国2020年前需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快速增加投资,预计到2020年,中国气候融资需求将达到2.56万亿元人民币的峰值。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在经历2020年前的早期投资阶段后,中国的气候融资将进入为期10年的平稳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每年的融资需求将稳定在2.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到2030年该融资需求为2.52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当年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
  报告说,2030年至2050年期间,得益于早期持续投资的长期收益,中国气候融资需求将快速下降,到2050年这一融资需求将降至1.5万亿元人民币。
  气候融资是指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投资和相关投资的总和。据中央财大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倩介绍,目前国内公共资金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近年来投向气候变化领域的公共资金的绝对规模都大幅增加。
 

2. 中国成最大新能源车市场已成定局

  从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领袖峰会上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销量将有望达到22万到25万辆,而美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约为18万辆。按销量计算,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在会上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将超过40%,高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市场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的贡献度显而易见。但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发展水平仍处于一个中低发展水平,虽然现在的产销量是全球领先的,包括一些车型也在全球销量中排在前列,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整体发展水平,在安全性、动力电池、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今年,在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的态势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却呈现超速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1至10月全国累计销售17.11万辆,同比增长2.9倍。
 

3. 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开阔国内光伏市场的关键

  2011年美欧先后发起的针对我国光伏的“双反”调查沉重打击了我国的光伏产业,直至今日我国不少光伏企业尚未走出产业“寒冬”。
  虽然这次欧美调查存在恶意成分,但通过这次调查也暴露出我国光伏产业国内市场需求极小,极度依赖产品外销的畸形发展方式。由此可见我国光伏产业链发展并不均衡,上游的制造业发展迅速,而下游的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却发展缓慢,在国际市场形成封锁的今天,供过于求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必然阻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故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阔国内市场就成为帮助光伏企业走出“寒冬”,完成产业升级,理顺产业链条的关键。而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就起到了这样的一个作用。可以说,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已成为开阔国内光伏市场的重中之重。
 

(主要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中金网、经济日报、京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北京日报、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