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加紧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博鳌论坛开幕,能源成焦点。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2007年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上透露,到2010年,中国将建成相当于3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规模。
陈德铭表示,中国对于石油储备有两个策略,“我们正在制定法规性的文件,制定中国的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这个文件将从两方面讨论。一个是中国政府在若干年内要达到一定的石油储备量。第二,在中国经营石油的企业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储备。这个法律法规中国目前还没有,正在酝酿和制定当中。”
据悉,文件还将对中国石油储备的布局进行合理安排。交通方便、与现有炼油企业邻近的地区,是设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首要考虑的因素;此外,建立石油储备还应符合环保、土地使用方面的政策。由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不仅涉及设施规划和建设,还涉及创建若干新机构和法规。目前,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已经设立石油储备办公室的基础上,正着手组建国际石油储备中心以便对其进行管理储备。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又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建立了90天使用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2004年,中国开始规划建设首批四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分别位于大连、青岛和浙江省的宁波、舟山。
目前,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建成注油,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计划正在有序推进中。而广东省、海南省、湖北省也在力争列入下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名单。
陈德铭强调,中国对石油战略储备规模的规划设计,一方面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同时也考虑到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避免造成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但他也指出,储备不能走得太快,除了还缺少资金外,同时,国际的油价仍然还在高位振荡,如果中国大量地储备,可能对价格也有些影响。
中国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震荡、不断攀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应对供应中断能力较弱。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政府石油储备建设,适时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逐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以应对大规模电网事故和石油天然气供应中断为核心,建立完善的能源安全预警制度和应急机制。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部4月18日发布战略石油储备招标邀请,购买400万桶6月份交货的原油补充战略石油储备储备。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一贯是国际石油价格的风向标,那么随着全球主要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陆续补仓,会不会导致新一轮的石油价格上涨?
就此问题,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署长卡鲁索(Guy Caruso)4月19日表示,2007年夏季对战略石油储备(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SPR)的补充仅会对原油价格产生最小限度的影响。卡鲁索指出:“基于EIA已使用了多年的价格模型,日均约10万桶的采购量将只会对油价产生每桶50美分的影响,所以他认为补充战略石油储备对油价影响很小。”(主要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网,CCTV,中国石化新闻网、搜狐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