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01/23] 全球煤炭发电量创新高,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100%使用“绿电”
作者:戴盈(编写) 来源:ceep 日期:2022-01-23 访问量:

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全球煤炭发电量创新高,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100%使用“绿电”

2022/01/17-2022/01/23

国际新闻

1.越南最大陆上风电项目葱龙乡155兆瓦风机吊装完成

   由中国能建设计施工的越南目前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越南嘉莱风电项目葱龙乡155兆瓦风机吊装于1月中旬全部完成。

越南最大陆上风电项目(图片来源:国际能源网)

   嘉莱风电项目位于越南中南部嘉莱省公则若县县城以西,场址距离最近港口归仁港约125公里,距离嘉莱省会波来古约100公里,厂址海拔400至450米左右。项目由Yang Trung(杨中乡)145兆瓦风电场和Cho Long(葱龙乡)155兆瓦两个风电场组成,共计容量300兆瓦。该工程由中国能建广东院、山西院及越南IPC公司组成的联合体EPC总承包,浙江火电承建工程施工。

   据了解,嘉莱风电项目工程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9亿千瓦时,有效缓解越南电力紧缺状况,并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或间接为当地人民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将对越南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021年全球煤炭发电量创新高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报告,2021年全球煤炭发电量创新高,同比增长了9%,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7%,也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批发电价也翻了一番。由于天然气价格高涨,部分电力生产从天然气转为煤电,核电也增加了3.5%,几乎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1年,核电约占2870太瓦时,略低于全球发电量的10%。煤炭贡献了约10,300太瓦时,天然气贡献了6,400太瓦时,可再生能源贡献了7,900太瓦时,其他不可再生资源贡献了1,000太瓦时,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3022兆吨。

   2021年是自2010年以来电力需求增长最强劲的一年,增幅为6%,是有史以来全球电力需求绝对值增长最高的一年。大约一半的增长是在中国,与印度一样,中国也出现了因煤炭短缺而停电的情况。

   国际能源署预测,从2022年到2024年,电力需求将每年增加2.7%。虽然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90%的增长,但这意味着在2024年,全球34%的电力仍将来自燃煤,比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总和(32%)还要多。所有化石燃料加在一起,预计在2024年将占发电量的58%,核电占比略低于10%。国际能源署秘书长法提赫-比罗尔批评说,虽然电力生产的排放量应该在2030年之前减少一半,但实际上,除非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否则在未来三年内排放量甚至会略有增加。

3.国际机构看好非洲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

   利比里亚《新黎明报》1月17日报道,日前,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与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AfDB)合作发布的《非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市场分析》显示,围绕能源转型建立的综合政策框架可为非洲带来新一轮可持续能源投资,使该地区的经济到2050年增长6.4%。

   报告指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共占目前非洲总发电量的70%左右;2000年至2020年间,全球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的2.8万亿美元中,只有2%投向了非洲。非洲大陆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通过量身定制一揽子政策,非洲国家可以利用其优势和资源,克服结构性依赖,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时,非洲能源转型的愿景与全球气候目标一致,到2050年将多提供2600万个工作机会,能源转型新增的就业机会将是化石能源行业减少的就业机会的四倍。在极大改善能源获取渠道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使非洲大陆人民从中获得福祉。


国内新闻

1.全部场馆100%使用“绿电”,北京冬奥会“绿”起来

   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全部使用“绿电”,这意味着奥运历史上将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什么是“绿电”? 为什么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要使用“绿电”?对此,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了有关专家。

   国家能源委员会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绿电”主要来源于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目前,我国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

 

首都体育馆电力保障团队对设备进行巡视测温工作(图片来源:北京电力供图)

   就全部场馆使用“绿电”的原因,林伯强强调,使用“绿电”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落实我国申请冬奥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借助“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太阳能及风能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绿电”,实现“绿色办奥”,展现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二是,彰显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信心和态度。电力行业减排是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则攸关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作为奥运会举办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积极态度。三是,探索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并网-消纳”的一体化新路径。以举办冬奥会为契机,通过柔性直流电网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的输送、并网及消纳,有利于为构建坚强、智能、清洁、高效的大电网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2.国常会部署加强煤电油气运保障和市场保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下一阶段特别是春节期间煤电油气运保障和市场保供;决定延续实施部分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纾困和发展。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能源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目前煤电油气运保障总体平稳,粮油肉菜等供应量足价稳。下一步,一要压实能源保供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保持煤炭正常生产,支持煤电企业应发尽发,保证油气供应。二要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丰富市场供应,促进扩大消费。对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体加大帮扶救助。三要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突发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预案,指导地方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保证骨干交通网络畅通,发挥社会力量和社区作用,做好生活物资配送。四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查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此次国常会主要围绕春节期间保障居民用能供暖、畅通商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健全应急体系与纾困中小企业等方面作出部署。其中,在民生领域,一方面保障节假日居民用能供暖,完善能源运输协调机制。另一方面保障民生商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物流交通畅通,做好疫情防控下应急预警工作。

3.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北京追逐的“蓝”与“绿”

   北京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气象条件较常年有利的情况下,2021年北京大气环境中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2.5和臭氧同步达国标。至此,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但这不是个很高水平的达标,也不是个基础很稳固的达标,所以不敢有一丝懈怠。”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强调,治理是相对长期的过程,不会“躺赢”的,北京会继续深化“一微克”行动,一微克一微克去抠,一天一天争取蓝天。

   2015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不是中国治理环境的起点,它是一个加速器。而今,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也不会是奔向“蓝天”“绿电”的终点,而是再出发的另一个起点——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于建华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以本地和区域协同治污为关键,聚焦机动车、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

4.国家能源集团:强化能源安全保稳,加快清洁能源发展

   1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1年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张玉新表示,集团新能源发展全速推进,开工1968万千瓦,新增装机1089万千瓦,获取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390万千瓦,火电732万千瓦装机高标准投产。

   张玉新介绍,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完成煤炭产量5.7亿吨,同比增长8.3%;煤炭销量7.7亿吨,同比增长8.8%;发电量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供热量4.6亿吉焦,同比增长8.2%;铁路运量4.8亿吨,同比增长5.1%;两港装船量2.6亿吨,同比增长4.9%;航运量2.1亿吨,同比增长25.4%;含主要中间品的化工品产量2791万吨,同比增长9.5%。

   能源保供工作至关重要,张玉新说,过去一年,国家能源集团全力保障电力稳发满发,守牢民生用能底线,发电量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突破1.1万亿千瓦时。

   张玉新还表示,2022年集团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着力强化能源安全保稳,全力做到安全稳、保供稳、企业稳;着力强化业绩量增质升,更加注重协同创效、降本增效、管理提效;着力强化转型走深走实,在全面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全面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着力强化改革深化拓展,持续增强治理效能、激发内生动力、深化融合创效;着力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再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再提升、数字化转型再升级。

(主要新闻来源:国际能源网、人民网、中国能源网、环球网、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