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2012/12/10-2012/12/16)
国际新闻
1.QE4出炉 黄金石油很淡定
(图片来源:凤凰网)
北京时间12月13日凌晨,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在“扭转操作”于12月底到期后,美联储将每月增加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购买量,即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4),加上尚未到期的QE3,美联储此后每月从市场购买的债券总额将达到850亿美元。
尽管美联储的新举措表明其降低失业率和刺激经济增长的决心,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存在推动大宗商品上涨的动力,但与以往几轮QE不同的是,这一轮QE并未引起市场太大的震动。
截至美国市场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仅上涨了98美分,收于每桶86.77美元,涨幅仅为1.14%;纽约黄金期货当天也只上涨了0.49%,涨幅均不明显。隔夜亚洲市场开盘后,原油和黄金价格纷纷出现小幅回落,中国A股市场的黄金板块纷纷下跌。
市场分析认为,QE4早在市场预期之中,如今靴子落地,难免造成黄金股出现“见光死”。
2. OPEC:全球经济疲软 2013年石油需求有下行风险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2月11日称,主要受沙特阿拉伯减产影响,该组织11月石油产量跌至接近产出目标水平。OPEC还警告称,受经济低迷影响,2013年上半年的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可能不如预期。
OPEC11月石油日产量下滑21万桶至3078万桶。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告知欧佩克,该国11月日减产23万桶至949万桶。欧佩克的报告发布于周三维也纳会议的前一天。市场普遍预计,欧佩克将在周三会议上维持3000万桶的日产出目标。报告称,维持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估在77万桶/日不变,但预计2013年上半年石油需求减少至2925万桶。
但OPEC仍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今年的3.0%加速至3.2%。OPEC在报告中说:“尽管不确定性影响市场供需,但预计经济前景改善将给石油市场带来支撑。”
3. 国际能源署报告预测全球能源图景呈重塑态势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总电力产量的三分之一。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将降低技术成本、提高化石燃料及碳的价格。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一些国家核电供应能力的削减、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全球化趋势等,都有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能源的未来图景。
这份题为《世界能源展望2012》的报告预测,到2035年世界人口将增加18亿达到创纪录的86亿,由此带动的国际能源需求将超过9900万桶/日,因此国际油价仍将面临压力。
报告预测,到2017年美国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到2035年美国将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在之前的报告中,国际能源署曾表示,在2035年之前沙特都将保持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的地位,然而最新的报告彻底转变了之前报告的观点。
国内新闻
1. 2012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圆满闭幕
由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电网公司支持举办的“2012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于12月6日至7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成功举办。
(图片来源:中国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举办了以“参与•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2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邀请相关政府领导、资深专家、参与第二轮投标的近百家企业及产业链相关机构或投资方嘉宾出席,为与会者搭建一个务实且有效的交流平台,共同推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土资源部举办了页岩气第二轮招标。此次招标第一次向民企伸出了橄榄枝,同时也允许外企在相关政策规定范围内参与到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开发。
大会为页岩气企业以及有意愿进入到页岩气产业的企业提供一个互通有无、借鉴沟通的平台。虽然页岩气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但各界投资开发热情和积极性也证明了这一领域充满着机遇。
2. 财政再驰援光伏产业
中央财政日前拨付70亿元资金,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3157兆瓦,以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加上年初拨付60亿元启动的1930兆瓦,2012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资金130亿元,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国内应用的总规模达到5200兆瓦。
(图片来源:南方网)
作为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就我国来说,积极发展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近来面对光伏企业海外受挫,政府开始频频出手相救,陆续出台了以“金太阳示范工程”为代表的关于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财政对转型的意义日益凸显。
2012年12月11日,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目录,项目装机总量2.83GW。加上今年5月已经公布的1.71GW的第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合计全年项目规模达4.54GW。此举也是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支持光伏企业发展的又一个举措。
3. 我国首座IGCC示范电站正式投产
12月12日,华能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示范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该电站作为我国第一座、全球第六座IGCC电站,其投产标志着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煤电产业的发展或将由此进入零排放时代。
煤电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刽子手,历次全球气候大会也将煤炭发电列为重点监督对象。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天津IGCC电站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洁净环保的燃煤电站,与常规同等容量的燃煤电站相比,年煤消耗量将减少7万多吨,相应的减排二氧化碳20多万吨,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9.8%,副产品是硫磺,无二次污染,污染物排放接近天然气电站排放水平。同时,IGCC能够同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相结合,有望实现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
4. 油品避税空间遭封堵
2013年1月1日起,液体石油产品消费税新政将正式实施,一些地炼和经销商的避税空间将被有效封堵,但地炼加工原油和燃料油成本均将相应的提升500-600元/吨。部分炼厂人士表示,新增成本只能被迫转嫁给终端消费者。为缩减成本,地炼企业在12月已经掀起囤积原料高潮。业内分析称,消费税新政的推出对煤制油产业的影响或将远超石油化工市场,转型及技术升级难以避免。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液体石油消费税新政,自2013年1月1日起,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状(沥青除外)的产品,将以石脑油(1元/升)或燃料油(0.8元/升)的税率征收消费税。
(主要新闻来源:中国能源网,中国新能源网)